文档介绍:该【一年级备课中的课堂管理 】是由【春天阳光】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一年级备课中的课堂管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年级备课中的课堂管理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认识人民币》的第二节《人民币的单位与换算》。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实际支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运用人民币进行实际支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人民币实物、计算器。
学具:人民币卡片、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份购物清单,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支付。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本,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人民币单位及换算关系
1元 = 10角
1角 = 10分
1元 = 100分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小明有20元,他想买一本15元的书,他还剩下多少钱?
答案:小明还剩下5元。
2. 作业题目:小红有50分,她想买一个3角的铅笔,她还剩下多少钱?
答案:小红还剩下17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人民币的换算,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在作业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增强家校合作。组织学生进行人民币知识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参观银行,了解人民币的发行和兑换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实践情景引入
1.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场景,如购买学习用品、零食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
2. 购物清单中应包含不同价格的商品,以满足学生进行人民币换算的需求。
3. 在引入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让学生思考如何支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
1.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借助人民币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 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人民币的换算过程,从而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三、例题讲解
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2. 讲解例题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换算的原理。
3. 例题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随堂练习
1.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练习题应涵盖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五、小组讨论
1. 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2. 教师应提出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2. 强调人民币换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人民币换算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
1. 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2. 作业题目应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邀请家长参与课堂、组织人民币知识竞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语调亲切自然,语速适中。在讲解重点知识时,语调可以稍显加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2. 时间分配: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和思考;在小组讨论环节,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
3. 课堂提问: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引导性,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4. 情景导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教师应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人民币的换算。可以通过展示购物清单、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反思: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新课导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知识;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启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