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doc

上传人:zhimenshu 2025/5/2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是由【zhimenshu】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2吨=2000千克……
  方法分析: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00千克,即2吨=2000千克。
  方法归纳: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3个0。
  生活中吨的应用:
  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如:;空集装箱本身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平均重3
—4吨,非洲象平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7~4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吨作单位估计物体有多重。
  2、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体重。
  提问:能估计一下祁老师的体重吗?
  学生自由估计。
  谈话:同学们估计老师的体重,虽然数值上稍有差别,但使用的单位都是千克,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呢?
  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评析:从估计老师的体重引入质量单位千克,显得亲切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引入吨做了铺垫。]
  2、引入
“吨”。
  (1)出示鲨鱼图(图略),提问:你能估计一头大鲨鱼的体重吗?
  学生估计。(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鲨鱼的体重很重)
  出示:它的体重是3000千克。
  谈话:还有更重的呢!
  出示鲸鱼和恐龙的图片以及它们的体重。
  提问:对这些动物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
  (2)出示教材例题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有多重。
  提问: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结果会怎样?(数很大,不够方便)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出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字母t表示。
  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估计大型动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并及时设疑,引入吨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表象,为下一环节充分感受和体验1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
  1、初步感受1吨。
  搬一搬: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轮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算一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指出: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我们知道一袋大米是25千克,这样的40袋就是1吨。想象一下,如果让你来搬这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是很重的,搬运这样重的物品,需要借助机械或机器的力量。
  [评析:感受和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1吨是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难以用语言来叙述的,只有在亲身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来把握。教师先让学生搬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观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
“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来想象1吨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
  提问:我们班有33个同学,全班同学体重的和有没有1吨?学生猜测,然后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是1吨。
  全体同学起立,学生观察并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教材第48页第2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全班交流汇报。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你是怎样知道的?
  (2)出示下面的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重1吨。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说,再在全班交流。
  [评析: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里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感知、表象及体验,通过估算或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吨的感知,以强化认识。]
  三、实际运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例子?(学生自由交流)
  出示下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谈话:我们在统计农业、渔业产量的时候,也经常用吨作单位,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出示:
  盐城市的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480万吨,年产棉花20万吨,居全省首位。
  ——摘自盐城市商会网站
  [评析: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吨”的实际运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学生练习后,组织全班交流。
  3、谈话:下面是小明同学前些日子写的一篇数学日记,请你读一读。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20克的苹果,1000千克牛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学生自由读上面的一段话,在小组里交流日记中用错的质量单位,并改正过来。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什么吗?
  学生发言后,教师指出:我们应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评析:最后的改错练的形式出现,不仅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克、千克、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还渗透了数学意识的培养。]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交流。
  2、出示: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篇三】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
  5吨=()千克  2000千克=()吨
  1600千克
–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  6千克=()克  34000千克=()吨
  8吨=()千克=()克  48000千克=()吨=()克
  一只大象体重4吨,是()千克。
  二、比一比。
  5吨()4096千克  7吨()7000千克
  8000千克()8千克  4吨()5001千克
  9000千克()9吨  3000千克()3000克
  三、选择题
  (1)1吨600千克比2000千克少()。
  A、120千克  B、80千克  C、400千克  D、120
  (2)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9000千克,合()吨。
  A、9000  B、90  C、9
  (3)一个苹果约重()。
  A、60吨  B、60千克  C、60克
  四、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运来5吨大米,用掉2600千克,剩下的还够3天用完,剩下的平均每天食用多少千克?
  (2)一头奶牛的重量是约500千克,8头这样的奶牛共重多少吨?
  (3)宏信建材商店有水泥4000吨,运了4天后还剩下800吨,平均每天运多少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