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中医诊断-新编五版《中诊》切诊部分课件 】是由【海洋里徜徉知识】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医诊断-新编五版《中诊》切诊部分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节      脉 诊
概念: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2、 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与临床意义;
3、 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的生理变异;
4、熟悉相兼脉概念与主病规律;
5、了解遍诊法、三部诊法概念、方法;
脉诊简史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1、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主血,其充在脉” “心藏脉、脉舍神”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气行则血行”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朝百脉
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脉以胃气为本”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一)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3、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又称“气口” “脉口”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寸口与脏腑相配
配属原理:
1、上竞上,下竞下:恰似一个倒立的人形
《难经•十八难》:“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2、表里配:根据脏腑经络相表里的关系配属
肺与大肠同归右寸,心与小肠同属左寸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左
右
寸
心
肺
关
肝
脾
尺
肾
肾
寸口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左手 右手
心(君火) 肺(金)
肝(木) 脾(土)
肾(水) 肾(相火)
阴、血、精 阳、气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升,命门之火,少火生气,故气旺于右为阳;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故血旺于左为阴
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命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平息和体位
平息:“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体位: 坐位 卧位
与心脏等高
2、诊脉时间:平旦为佳,安静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