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文档名称:

一、名词解释:.ppt

格式:ppt   大小:1,896KB   页数:7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名词解释:.ppt

上传人:mh900965 2018/3/12 文件大小:1.8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名词解释:.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第十四章两栖纲(Amphibia)
《动物生物学》
两栖纲
第十四章两栖纲(Amphibia)
第一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两栖类的躯体结构
第三节两栖纲的分类
第一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1、皮肤裸露,表皮轻度角质化,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有丰富的皮肤腺和血管,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两栖类的成体有典型陆栖脊椎动物的骨骼。如:
(1)自接式(autostylic)颌弓(颅骨通过方骨(quadrate)和关节骨(下颌)连接);
(2)头骨(skull)和脊柱形成可动关节;
(3)脊柱分化成颈椎(cervical vertebra)、躯干椎、荐椎(sacral vertebra)和尾椎四个部分;
(4)出现了胸骨(sternum);
(5)有典型的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e limb)等。
3、成体出现了内鼻孔和囊状的肺(lung),可以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但肺的结构简单,不能完全满足机体对氧的要求,还必须靠皮肤辅助,幼体仍用鳃(gill)呼吸。
4、由于肺呼吸的出现,成体的心脏由二心房、一心室组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幼体仍为单循环,一心房、一心室。
5、大脑两半球已完全分开,大脑顶壁出现了分散的神经细胞,形成了原脑皮,但仍主司嗅觉。感觉器官也发展了一些适应陆栖生活的结构,如出现了可动的眼睑、泪腺(lachrymal gland)、瞬膜、中耳(middle ear)(听骨、鼓室 tympanic cavity、鼓膜 tympanic membrane)等。
第二节两栖类的躯体结构
一、外形
现存两栖类因长期适应不同的栖息环境,外形有明显区别。
1、蛙型(蛙蟾型、无尾目):典型的两栖类为半陆栖的蛙型。
幼体生活水中,形似鱼,颈部很不明显,有发达的尾部。
成体生活陆地,无尾,头短而宽,有一对眼,多具活动眼睑和半透明的瞬膜。有的眼后有鼓膜。吻端有外鼻孔一对,口裂较大。颈外型虽不明显,但已有了一个颈椎,所以头部较鱼类已大为灵活。躯干较粗短,两侧着生前后肢,后肢特别强大,适于跳跃,如,黑斑蛙。
2、蝾螈型(鲵螈型、有尾目):有发达的尾部,体延长,前后肢较均衡,如,肥螈。
3、蠕虫型(蚓螈型、无足目):穴居的种类则呈蠕虫型,形似蚯蚓,四肢退化,几乎没有尾部,如,鱼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