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第十组:芜湖市滨江公园生态评价系统.doc

格式:doc   大小:1,20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十组:芜湖市滨江公园生态评价系统.doc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8/3/12 文件大小:1.1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十组:芜湖市滨江公园生态评价系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景观生态学课程设计
芜湖市滨江公园生态评价系统
专业:09地理信息系统
组员:王若男、王慧、王涵
周行行、孙荣、张玲、
李晶晶
第十组:芜湖市滨江公园生态评价系统
选题背景
芜湖市滨江公园位于城市西部的长江沿岸,北起芜湖造船厂,南至鲁港大桥,,宽度100—200米不等。这一带历史上曾有“吉祥寺”、“码头寺”、“李鸿章故居”等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宅街坊,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有“中江塔”、“天主教堂”、“海关大楼”等,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同时,芜湖滨江公园有三大特色:一是进一步完善加固了城市防洪功能,2007年汛期前,防洪墙的改造就已全面完成,抵御了百年不遇的长江洪水;二是交通功能,2008年年初贯通的临江桥,沟通青弋江南北,打通了芜湖江边的南北通道;健康路的建设以及中江塔地下通道则形成了局部小循环,减轻了主要道路的交通压力;三是景观建设,组成了长达2公里的滨江风景区,集防洪、文化、景观、交通、商贸、休闲、旅游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突显的新时期滨江景观的人居环境。
因此,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应用功能结合的设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为实地调查提供条件。
选题思路
:
经小组讨论,最终选定芜湖市滨江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如下:
,道路交通方便,方便小组成员到实地调查;
、娱乐休闲、商业购物、旅游开发于一体多功能公园,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方便资料的查找和分析。
:
,制定研究方案。主要结合芜湖市滨江公园的防洪、交通、景观三大特色,把研究内容分为防洪、交通两个方面,进一步细化为四个方向如下:
研究
防洪
交通
1滨江公园的景观设计分析
2防洪墙的防洪能力(承载力)评价
1滨江公园的廊道价值和交通贡献
2包含滨江公园的芜湖市旅游路线的拟定
,并拟定进度安排。根据设想的结果,收集数据资料,并处理数据,等到初步分析结果;
;
,小组讨论得到最终结论,并撰写总结报告和PPT设计。
技术方法
结合芜湖市滨江公园的特色功能,研究内容包括两点:防洪功能和交通分析;
1 防洪功能
滨江公园的景观设计分析
一个城市的临水地带通常是城市景观的重点,在建设防洪水利工程的同时对其进行景观设计,设计要“以人为本”,改善周边地区环境质量并增加临水地区的商业开发价值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
①安全性。,有效缓解了应对洪水的压力;
②生态性。滨江公园内植被覆盖率不高,娱乐休闲设施建设并不完善,环境治理有待解决。
③特***。滨江公园按“把长江引入城市,把城市融入长江”的理念建设了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如中江塔和临江塔的结合;
④市场性。滨江公园边建设的商业街,由于销售对象定为名流人士,很少市民去消费,使商业街的实际使用价值降低。
防洪墙的防洪能力(承载力)评价
:
1评价因子的选择,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参评因子的选取,随评价要求的不同和目的而不同。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区域的特点对每一个评价因子进一步划分不同的评价指标
3评价指标的量化:按作用的大小赋予不同的数值(专家打分法)
4建立评价模型:记分模型
A:土地单元总分值;Pi: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Aij:第i个评价因子的j个等级评分值;n:为评价因子的个数;
:对于这一模块我们利用ERDAS软件的建模工具进行防洪墙的防洪能力的评价。
1评价因子的选择
根据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因子,选定评价的指标(历年该地区的水位数据、年暴雨日数、地区的高程),我们只根据高程进行分析
评价因子确定后,进行评价因子的量化分级,地区的高程的等级划分,我们主要根据历史洪灾的水位数据进行划分,共分为4个等级如表1:
表1 指标值和等级划分
指标值
等级划分
a级:10年一遇水位
1-(h<a)
b级:20年一遇水位
2-(a<h<b)
c级:50年一遇水位
3-(b<h<c)
d级:100年一遇水位
4-(c<h<d)
共有4个临界值
5-(d<h)
2建立评价模型
(criteria function)分别生成高程(海拔)因子分级量化专题图
图1 建立的模型图(分级和评价在一起)
图2 对高程进行分级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