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高桥的变与不变.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桥的变与不变.doc

上传人:ffy51856fy 2015/5/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桥的变与不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桥的变与不变
高桥,单看这名字,脑海里就能浮现出一幅小桥流水的江南画卷来。没错,江南多水,桥便是村落集镇之间的关键节点,为民众所熟知,进而成为一个代表一方的地名。单一个浦东,就有金桥、塘桥、康桥、凌桥、孙桥等众多的桥,每一个都是大地名。高桥,字面理解当是一座高高的石拱桥,桥上人来人往,桥下船如穿梭。古色古香,风景如画。往事不可追,随着时光推移,昔日高桥的美,恐怕只留在一些老年人依稀的记忆里。为了不让后人淡忘高桥的过去,镇政府在高桥老街旁的河道上修建了一座复古石拱桥,以纪念这个镇因桥而名的往昔。映衬两岸飘飞的垂柳,非常的上镜。
人说“十年发展看浦东”,地处浦东东北角的高桥,同样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十年巨变。金黄的油菜花,绿绿的蔬菜地,芦苇摇曳的荷塘,围绕村落的十里稻香,如今在浦东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工业区,宽敞的马路,漂亮的楼房和轰隆隆的机器声。浦东在变,高桥在变。因为改变,有的让人惊叹,有的让人惋惜;因为不变,有的让人赞许它的保留,有的让人遗憾它的存在
对比大上海的精彩,高桥只是不大的一块。在沪西的一些郊区,有人甚至不知道高桥是哪里。你告诉他,高桥在外高桥保税区的旁边,他脑海里才会有一些概念。实际上,外高桥保税区出现在高桥的旁边,只不过,保税区成长得实在太快。在外地人面前,高桥代表着上海;在市区上海人面前,高桥还是很遥远。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的人喜欢着这里。高桥中学在上海小有名气,高桥松饼也算是上海的一项地方特产。荷兰风情小镇的建设,无疑又给高桥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高桥一天天变化,一天天长大,细细说来,足以消磨你两壶清茶。除了地上建筑物的巨变,本文着重谈谈高桥有关人的变与不变。高桥虽小,居民却是形形色色;高桥不小,堪比中西部的一个县城。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色。个中原因,错综复杂。概而述之,源头就是八个字:产业前沿,都市末梢。
首先说“产业前沿”,一个地方的发展,与当地的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以前提起高桥,很多市区上海人会想到“高桥石化”,在浦东开发前,高桥石化也算是上海的一块产业高地。如今的上海,东西南北,各种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让人目不暇接。相比之下,高桥石化就不再耀眼。但外高桥港区及外高桥保税区却一直冲锋在前,赢取了不少的关注。石化、港区、保税区三大板块,带动大批的产业发展,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工作机会。本地、市区、外地,甚至海外的很多人才被吸引到这里。有人气就有商业机会,零售、餐饮、娱乐、房地产随之日渐繁荣。镇的建成区一天天扩大,道路上车辆的密度也跟着不断增加。
然而,上海虽大,高桥却处于“都市末梢”。这里距市中心有二十公里以上的距离,市区到这里工作的人早来晚回,集中在固定区域活动。来去匆匆,均是过客。与高桥地域文化的形成似乎搭不上什么关系。而高桥本地一些年轻人,或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家,却选择到离市区更近的小区定居。高桥居民在增加,吸纳的主要是周边村镇的居民。大量的建设用地被征收,大批的村民由此成为城镇居民。加上早先一些大单位的集体小区,构成了高桥本地人的主体。外地人在房价相对稍低的高桥购房定居,成为高桥的另一个固定群体。本地人中,多数儿女长大***就搬出去住。留下了许多老人甚至是独居老人在高桥。多出来的房间,为大量
外来建设者提供了租房的便利,也为本地老人增加了一笔固定的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