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深圳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若干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9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深圳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若干思考.doc

上传人:cjc2202537 2018/3/12 文件大小: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深圳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若干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深圳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若干思考
2013年10月29日 16:35 来源:《当代经济》2013年第9期作者:蔡玉军张宇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8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城市人口密度剧增,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土地资源浪费、建筑空间拥挤、基础设施不足、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城市病”日趋严重。为了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人们逐渐认识到地下空间利用对解决用地问题、节省征地费用、保护地面景观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地下空间利用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甚至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拉开了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序幕,150年来,已形成地下交通、城市管网、地下能源、水源储备和地下商业综合开发等一系列综合开发模式:如日本通过大深度的地下空间利用改善社会生活环境质量,提高防灾能力;加拿大蒙特例尔和多仑多利用地下空间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过30年的努力,建设了完整的与地铁车站及大型公共建筑相互连同的地下步行系统,成为闻名世界的“地下城(Indoor City)”;瑞典、芬兰、挪威等地则以地下市政设施和公共建筑如大型供水、排水、供热系统、垃圾清运管道等著称;巴黎的地下空间利用主要发展了地下停车系统并为保护历史文化景观作出了突出贡献。总体来看,国外地下空间利用呈现综合化、分层化与深层化、地下交通和城际交通的地下化、设计施工技术手段先进化、市政公用隧道(共同沟)应用广泛化等的发展趋势。
目前,深圳面临土地、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局面,提升城市景观,城市转型,维持并增进国际竞争力都需要充足的空间保障。在外延型拓展无望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就成为了一个新的选择。深圳在地下空间的规划利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处于摸索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制定完善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为有计划有步骤推动地下空间利用作好准备。
一、深圳地下空间规划的现状和成就 
1、地下空间规划体系
深圳已基本建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规划体系。《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在国内首次将地下空间相关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地下空间视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进行地上地下整体统筹。在此基础上,深圳编制了《深圳市地下空间利用发展规划》及《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策略研究》,并在全市划定了8个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地区,编制了福田中心区、华强北、宝安中心区等地区的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此外,深圳还编制了《深圳市人防发展总体规划》、《深圳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地铁一、二、三期专项规划等。
《深圳市地下空间利用发展规划》以地铁网络为骨干线路,以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和轨道交通站点为发展源,以人行连通道为纽带,以城市重点功能区的综合开发或改造为重点,对地下空间进行平面布局,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组团中心与轨道沿线集合发展的布局结构。竖向布局分为三个层次:浅层空间位于地面至地下10m以上,是人员活动最频繁的地下空间;次浅层空间位于地下10m-30m之间,主要安排停车、交通集散、人防等设施;次深层位于地下30m-50m之间,深层空间位于地下50m~100m之间,这两个层次的地下空间侧重于远景统筹部署,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