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5
文档名称:

角逐学科奥林匹克.doc

格式:doc   大小:836KB   页数:1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角逐学科奥林匹克.doc

上传人:iluyuw9 2018/3/13 文件大小:8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角逐学科奥林匹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角逐学科奥林匹克
青春的脉搏
啊,自信心
北京大学教学系 罗炜
我不是从小就喜欢数学的。小时候,我比较喜欢手工制作。我总爱拆一些玩具之类的东西,看一看它到底是怎样工作的,然后再设法装上。我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将它们完好无损地恢复原状,只是有时有些东西拆开就实在没法装好,譬如一个闹钟。
我做手工制作,有时候是爸爸教我,有时候是自己摸索。我从这时起养成了这样的学********惯,就是努力找到方法,然后记住它并且只记住别人讲的东西中最本质、最关键的部分。老师一节课讲的东西,最有用的只有一句或几句话,其他都是为了阐述这句话而说的,而你只要记住了那些最有用的东西就够了。这些最有用的才是具有普遍性的,才可以应用到其他的问题中去, 才可以使你做了第一道题就会做第二道题。我五六岁时,爸爸教给我怎样使用烙铁,用焊锡焊东西。现在,我只记得一句话:“焊东西的要领是将焊面清理干净。”
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班同学,他也喜欢小制作一类的东西,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我在他家看见一本书——《趣味数学三百题》,刚刚翻了几页,就被吸引住了。这本书中大多数是一些智力题,可是都是通过巧妙的数学计算得出结果的。从这本书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数学的广泛的适用性,以及它的严格性、完美性。我当即要求借这本书回去看,那个同学居然爽快地答应了,不过我从书的崭新程度看,他确实没有读过这本书。说好一周后还给他,可是到了时间,我还没有看完,出于无奈,我还是还给了他。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一直想着那本书,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又去把那本书借来看了个够。从这本书里,我懂得了好多新的方法,如“抽屈原则”、“染色”、“逻辑推理”等。这里每一种方法都有广阔的数学背景,又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不少内容能应用于数学竞赛中。就这样,我不知不觉地踏入了数学竞赛的大门。
过了不久,我就得到了一次检验自己学****成果的机会,哈尔滨市举办了一次数学竞赛。当时,我报名参加了,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数学竞赛。一见到发下的卷子,我立刻感觉到许多题似曾相识,然后就一道题接一道题地做起来。我记得当时做得特别轻松愉快,甚至忘记了抓紧时间,结果到后来,有几道应用题没来得及做,就匆忙交上了卷子。这次竞赛,我得到了动力区的第一名,市里二等奖,真是出乎意料的好成绩。
这次竞赛之后,为了参加下一轮竞赛,市里举办了一次培训。这也是我第一次正式地学****数学竞赛的知识。记得一天听课,我听得特别入迷,一边听,一边无意地拨动我的格尺,结果用力过猛,一下子掰断了,发出了巨大的响声。老师和旁边的学生都看我,而我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
随后参加了全国 17 个城市参加的“从小爱数学”数学邀请赛,又出乎意料地取得好成绩,得了满分,而且是唯一的一个满分,这样无可辩驳地成了第一名。当时,我只是觉得奇怪,那几道试题都很简单,用老师讲过的知识都可以做出来,怎么别人都没做出来?这次成绩给予我无穷的自信和激励,
使我以后坚持不懈地努力钻研数学。在初中阶段里,我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学****数学竞赛的课程。
在这期间,我连买书也特别具有专一性,买且只买数学竞赛方面的书,其他甚至一般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籍都不买。在初中我参加了两次竞赛,分别是
1988 年与 1989 年的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第一次 106 分是市第一名,省第二名,第二次 120 分,满分。
在初中的这段经历平平淡淡,但是经过这段艰苦奋斗,我的数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有了飞跃,如果说小学时做数学题是凭感性认识的话,那么初中时做题就是靠理性认识了;如果说小学时是一个业余数学竞赛选手的话,那么初中时就已经成为“职业”数学竞赛选手了。我甚至在考虑自己以后的目标时,也订下这样的一条路:高中二年级考到国家教委办的数学理科班中去,然后参加国际数学竞赛。我当时是那样地执着,没有留下一条退路。我为此放弃了报考苏州中学的科大少年班预备班的机会—
—事实后来证明,我这么做是对的。到了高中,我仍是孜孜不倦地学****数学竞赛的有关知识。由于高中开了
一些新的课程,如立体几何、行列式等,所以我也开始注意基础的学****高一教我们立体几何的老师是一个来我校实****的师范学校研究生,他说了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这句话意思是这样的:“假如要用一条立体几何定理,
比如判定直线a⊥平面α,则判定条件是: b
α,c
α,b
c≠ ,b≠c,a⊥b,b⊥c。这个判定条件包含六个方面,缺一
不可”。其中b
α,c
α,b c≠,b≠c等条件在初中几
何中都是通过图形直观地表现出来,根本不作为一个命题而单独证明一下。而在立体几何中就要抛弃直观感觉,严格按定义进行证明。抛弃直观感觉才能实现从实在的数学到抽象的数学的转变。这位老师的话使我以后在做题中,抛弃掉自己的直观想象,努力使证明的过程严格紧密,每一步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