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一年级技能填表练习 】是由【彩虹书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一年级技能填表练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年级技能填表练习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表内除法”的第二节“除法初步”。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2. 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除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几个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运用,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的掌握程度。
5. 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除法的意义: 除法的运算方法:
被除数 ÷ 除数 = 商 余数
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1:写成除法算式
步骤2:计算商和余数
步骤3:解答问题
七、作业设计
(1)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
(2)老师把24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得到几个糖果?
答案:
(1)每个朋友能得到4个苹果;
(2)每个同学能得到6个糖果。
(1)小华有18个练均放在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放几个练习本?
(2)学校买了36个篮球,要分给4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几个篮球?
答案:
(1)每个抽屉放6个练习本;
(2)每个班级分9个篮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除法的兴趣。但在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表现出一定的困难,说明他们对除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重点细节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表内除法”的第二节“除法初步”。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2. 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这些内容中,理解除法的意义和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教学难点重点细节
1. 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表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除法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之前接触的主要是加法和减法。
2. 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除法的基本运算包括除法算式的写法、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法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被除数分成除数等份,并计算出商和余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过程重点细节
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讲解一个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的问题。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除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教师可以讲解除法算式的写法,例如12 ÷ 3 = 4,以及如何将被除数分成除数等份,并计算出商和余数。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几个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运用,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讲解一个学校买了36个篮球,要分给4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几个篮球的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的掌握程度。例如,让学生计算18 ÷ 3 = 6和36 ÷ 4 = 9。
5. 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24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得到几个糖果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重点细节
板书设计如下:
除法的意义:将被除数分成除数等份的过程
除法的运算方法:
步骤1:写成除法算式
步骤2:计算商和余数
步骤3:解答问题
五、作业设计重点细节
(1)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
(2)老师把24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得到几个糖果?
答案:
(1)每个朋友能得到4个苹果;
(2)每个同学能得到6个糖果。
(1)小华有18个练均放在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放几个练习本?
(2)学校买了36个篮球,要分给4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几个篮球?
答案:
(1)每个抽屉放6个练习本;
(2)每个班级分9个篮球。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细节
1. 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师在课后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可以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除法的过程和应用。
2. 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有趣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除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计算家里的人数分成几组,每组有几人,或者计算购物时物品的单价和数量。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计算学校举办活动时需要准备多少物资,每组负责计算一部分。
4.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逻辑思维训练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在讲解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时,教师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数学术语,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师应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保持声音的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时间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练习。例如,可以在讲解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时花费较多时间,而在小组合作环节则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
三、课堂提问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讲解例题和练习时,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学生,让他们回答问题并解释解题思路,以检验他们对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情景导入
在引入除法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案反思: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讲解实际问题、示例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部分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课后,教师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除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共同解决,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