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用古诗词助教现代文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用古诗词助教现代文论文.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3/13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用古诗词助教现代文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用古诗词助教现代文论文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以感人的形象,美妙的旋律,和谐的节奏,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内蕴陶醉、感染人。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文,大都是时代的精品,是中学生滋养情操,进而塑造灵魂的珍珠。中学生正处于浪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以感人的形象,美妙的旋律,和谐的节奏,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内蕴陶醉、感染人。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文,大都是时代的精品,是中学生滋养情操,进而塑造灵魂的珍珠。中学生正处于浪漫季节,其审美想象十分丰富,并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往往不由自主地把感情注入审美对象,对一些明朗、生动、具体、可味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常常神采飞扬、意气风发而不可自抑,而古诗词恰恰以它独特的雅俗共存、情感交融、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打开浪漫的书页,叩击着他们朦胧的心扉。笔者在长期的现代文教学中施行用古诗词进行涵泳,既增加了现代文的文化厚重感,又把祖时的学习中去,古今结合,推陈出新,对语文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谈一点体会。一、以诗说明,情深意切。说明文怎样教得生动有趣,一直令同仁们感到茫然,如果运用古诗词来涵泳,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我在教法布尔的《蝉》时,首先引用古人咏蝉的诗句:“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唐·刘禹锡《答白刑部闻新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唐·李商隐《蝉》)“高树蝉声入晚云,不惟愁我亦愁君。”(唐·雍陶《蝉》)“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应回首顾螳螂。”(唐·陆龟蒙《闻蝉》)“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元·丁鹤年《应教咏画蝉》)给学生展示“蝉”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早已融入了中国的古典文学,然而这种“蝉文化”是建立在纯感性基础上的,与我们今天要学的法布尔的理性的科学的《蝉》有本质的区别。一下子使学生对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完成了对蝉从理性到感性的飞跃。在讲到“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欢乐”时,我引出唐朝虞世南《蝉》中的诗句:“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学生顿时产生了兴趣,课文中无以言尽的蝉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望学生们的心灵。再如我在教《一个好树种——泡桐》时就是以古诗:“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宋·王安石《孤桐》)结尾,说明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还有精神的激励。这样把本文的思想内容开拓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一、以诗明理,入骨入髓。用诗来进行议论,是令人向往的,它不仅生动形象,而且使人心悦诚服。例如我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就引用了一首抑扬顿挫的唐诗: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以古诗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唐·李白《哭晁卿衡》)结尾,使学生沉浸悲痛中,从而加深对烈士们的感情。我在教《崇高的理想》时组织了一次以“理想”为主题的古诗诵读竞赛,同学们积极地搜集了大量关于理想的古诗词,既加深了对理想的认识,又诱发了对古诗词的热爱。把古诗词引入议论文的教学,能让学生愉快地进入议论主体,从内心里点燃真、善、美的火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以诗激情,交相辉映。诗词本来就是主情的,如果我们在学习情文并茂的散文时,适当地引入诗词,那将是锦上添花,精益求精。同时,人类的感情有许多共同之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感情都是其中的某一种,它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也正是教育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