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一年级语文竞赛真题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一年级语文竞赛真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年级语文竞赛真题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107页《语文园地八》中的“读读背背”部分。该部分内容包括:
1. 三字经片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 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名言警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片段、古诗和名言警句。
2. 学会生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三字经片段、古诗和名言警句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PPT展示夜晚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夜晚的情景,进而引入古诗《静夜思》。
2. 朗读感悟(10分钟)
学生自读古诗,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
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生字词,讲解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4. 理解课文(10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三字经片段、古诗和名言警句的含义。
5. 实践拓展(5分钟)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情景表演。
6. 课堂小结(5分钟)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七、作业设计
1. 抄写课文中的三字经片段、古诗和名言警句各两遍。
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夜晚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学习古诗《静夜思》,通过朗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等环节,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拓展环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课后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让家人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诗词名句,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情景引入环节
1. 图片的选择:教师应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夜晚图片,如月亮、星星、夜色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夜晚的氛围。
2. 引导学生回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夜晚的经历,如“你们在夜晚看到过什么?有什么感受?”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3. 自然引入古诗:在引导学生回忆夜晚的情景后,教师应自然地引入古诗《静夜思》,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是一位古人夜晚思念家乡的作品。”
二、朗读感悟环节
1. 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应针对古诗的韵律、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如“这首古诗的韵律是平平仄仄平平,我们要注意把握好每个字的发音。”
2. 引导学生感受意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如“这首古诗中,诗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呢?”
3. 情感的传递:教师在朗读时应注重情感的传递,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三、学习生字词环节
1. 生字词的选择:教师应选择学生不易掌握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如“床前”、“明月光”等。
2. 讲解字词的意思:教师应详细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如“床前指的是睡觉的地方前面,明月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
3.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教师应示范生字词的书写,并引导学生跟写,如“我们一起写‘床前’这两个字。”
四、理解课文环节
1. 提问的设计:教师应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三字经片段中,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2.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字经片段、古诗和名言警句的含义,如“你们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五、实践拓展环节
1. 分角色朗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不同的角色,如“你们两个同学负责朗读这句,你们两个同学负责朗读那句。”
2. 指导表演技巧: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如“你们在朗读时要注重情感的传递,让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你们的感情。”
3. 鼓励学生展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如“你们表演得非常好,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
六、课堂小结环节
2. 强调重点知识点:教师应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我们要记住这首古诗的内容,还要学会生字词。”
3. 布置作业: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如“你们回家后,要把《静夜思》这首古诗背给家长听。”
七、作业设计环节
1. 作业的针对性: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如“你们回家后,要把《静夜思》这首古诗背给家长听。”
2. 作业的量:教师应控制作业的量,避免过多过难,以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3. 家长的参与:教师应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完成过程,如“你们回家后,要把《静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语调变化:在讲述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升调,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在提问时,可以使用降调,以鼓励学生思考。
2. 语言生动:教师应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描述夜晚的景象时,可以说“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诗人的家乡。”
3. 语速适中:教师应控制语速,避免过快或过慢,以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并跟上教学节奏。
二、时间分配
1. 环节时间预设:教师可以根据每个环节的内容,预设相应的时间,如情景引入环节5分钟,朗读感悟环节10分钟等。
2. 灵活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时间分配,如学生对某个环节表现出浓厚兴趣,可以适当延长该环节的时间。
三、课堂提问
1. 问题设计: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这首古诗中,诗人为什么要思念家乡?”
2. 鼓励回答:教师应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可以采用轮流提问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
3. 及时反馈: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如“你的回答很好,给了我新的启示。”
四、情景导入
1. 图片和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音乐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景,如在讲述夜晚的景象时,可以播放轻松的夜曲。
2. 生活实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进行情景导入,如“你们有没有在夜晚思念过家乡?”
3.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它描绘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五、教案反思
1. 学生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教学过程的感受和建议。
2. 自我评价: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客观评价,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3. 持续改进:教师根据反思结果,对教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