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论文:浅谈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管理创新.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浅谈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管理创新.doc

上传人:s0012230 2018/3/13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浅谈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管理创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管理的创新
摘要: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和平崛起,2014年5月****主席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把经济发展新常态确定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企业只有把握住新常态下市场竞争和行业模式的变化,在企业管理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面对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不断创造出适于市场需求变化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发展壮大,越做越强。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管理创新
十八大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新的状态和趋势。2014年11月在北京闭幕的APEC第22次会议和在澳大利亚闭幕的G20峰会上,中国经济“新常态”成为影响全球的热词。201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更是要求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以及世界经济危机等的影响,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直接受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企业,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是目前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新常态”的起源

新常态(new normal),顾名思义,就是指“反常的现实正逐步变为常态”。近几年来, “新常态”一词一度成为国际主流媒体的热词,收到极高关注。当时,美国所说的“新常态”主要指向无就业增长的经济复苏和恐怖主义的不断接近[1]。不同领域不同学者有不同解释,但“新常态”可以反映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的低增长状态,是经历多年特殊时期后的一个必然结果,是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新常态”
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2014年12月9—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总之,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把发展速度适当调整以后务实迈向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的一种运行状态,与“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有差异。


从字面上理解,所谓经济的“常态”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稳定性状态”的简称。显然,这里隐含了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概念,即所谓经济的“常态”是一个经济体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内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稳定性状态”的简称。依此定义,经济的“新常态”中的“新”字是相对于“上个时期或阶段”经济运行的状态而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在维度上难以穷尽,而且在内涵或形式上也无法控制或重复,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不可能简单重复。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别于“上个时期或阶段”的经济运行状态,一旦趋于稳定,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那就是经济运行的“新常态”[2]。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
GDP与经济规模最大化。中国经济新常态以及相适应的发展方式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发展方式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将对国内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带来很大的革新意义。
“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呈现新的形态,相对于此前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形式而言,这种新常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3]。
经济增长减速的新常态。是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从1978到2011年,%的高速增长,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内,实现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倍的目标,只要年均7%的增速就够了。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如果中国每年要维持新增1000万的就业,%就可以了。自2012年以来,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增速进一步呈现出回稳态势。所以,要以平常心态,科学认识与看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