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宝石地质基础》05 岩石圈构造.ppt

格式:ppt   大小:10,904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宝石地质基础》05 岩石圈构造.ppt

上传人:sxlw1984 2018/3/13 文件大小:10.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宝石地质基础》05 岩石圈构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岩石圈构造与地质作用
Lithosphere Structure & Geological Process
本章提示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刚性的岩石圈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
地质作用指改变地球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特征的各种自然作用,学****地质学概论》的主线就是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全球的海陆面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自从地球科学萌生的那天起,科学家和哲学家就对这些问题进行着不停地探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在整个地质历史进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以怎样的方式和规律进行演化、发展?
各种地质作用特别是内部地质作用的机理及相互联系怎样?
16世纪意大利学者布鲁诺最早提出收缩说,他把苹果干缩的褶皱表皮与地球表面的岩层褶皱相对比。
17世纪英国学者培根提出了与收缩说相对立的膨胀说,来解释大西洋两岸形状的相似性和非洲裂谷系等现象,但膨胀说不能解释地球表层的众多大规模挤压褶皱山系。
19世纪中叶法国学者博蒙根据拉普拉斯的太阳系起源为由热变冷的假说又重新提出收缩说,认为地球内部由热变冷是地球表部收缩和褶皱及其它构造形成的原因。但是收缩说不能解释地球表部出现的由拉张形成的众多大规模裂陷或裂谷盆地带。
19世纪中后叶,美国学者霍尔、丹纳和奥地利学者休斯建立了地槽-地台学说,到二十世纪中叶在地学界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对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其忽视地球的大规模水平运动,对地槽-地台演化的动力机制等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

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是现代地球科学对全球动力学认识的主流,被誉为是地球科学的革命,它是在确立了对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的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板块构造 Plate Tectonics
60年代中期,海底磁异常等一系列发现,海底扩张说取得了稳固的地位。作为海底扩张说的自然引伸,1968年前后,地球科学家麦肯齐、摩根、勒皮雄和威尔逊等人又进一步提出了板块构造(Plate Tectonics)学说。
板块构造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吸取了当时对地球上部层圈-岩石圈和软流圈所获得的新认识,从全球的统一角度,阐明了地球活动和演化的许多重大问题。因此,板块构造的提出,被誉为是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
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部的塑性软流圈;
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1、板块的边界类型及板块的划分
板块边界的存在是划分板块的依据。
板块的边界常常以具有强烈的构造活动性(包括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及构造变形等)为标志。随着海底扩张说的提出和验证,有关洋脊扩张、海沟俯冲和转换断层的概念越来越明确,揭示出板块的边界类型。
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来看,可将板块边界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离散型、聚敛型和平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