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必修一各章知识点总结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事故
处理方法
手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
不小心沾上烧碱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
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盖
水银洒在桌面上
可洒上硫粉进行回收
误食重金属离子
可服用大量鸡蛋、牛奶等含蛋白质的食物进行解毒
误食钡盐溶液
可服用Na2SO4(不可用Na2CO3)解毒。
酸或碱沾到实验桌上
先中和(用NaHCO3或CH3COOH),然后用水冲洗
不慎将碱或酸溅入眼中
立即用大量清水洗,边洗边眨眼,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2、实验中要做到“五防”:防爆炸,防倒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取用时做到“三不”,即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3、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l3、PCl5、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等着火。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1、过滤操作适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使用的装置叫过滤装置。它常由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组装而成。该装置组装和操作时应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例如分离食盐和沙(粗盐的提取)
2、.蒸发和结晶操作适用于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使用的装置叫蒸发装置,一般由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等仪器组装而成。应注意:加入蒸发皿的液体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胶棒,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接近蒸干前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溶剂蒸发完。例如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3、蒸馏操作适用于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写出装置中各仪器的名称(编号和名称要对应):①酒精灯、②蒸馏烧瓶、③铁架台、④温度计、⑤冷凝管、⑥尾接管(牛角管)、⑦锥形瓶、⑧石棉网。该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和蒸馏烧瓶支管处齐平,测得收集蒸气的温度,以确保收集到的馏分的纯净;冷凝水下进上出,以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烧瓶中盛饭的液体不能超过容器的2/3;使用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时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4、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操作。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辅助性仪器还需烧杯、玻璃棒。主要仪器中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下层液体应从下口放出。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操作。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辅助性仪器还需烧杯、玻璃棒。常见萃取剂:汽油(密度比水小)、苯(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
6、倾析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烧杯、玻璃棒分离沙和水
三、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 Ag+= AgCl↓
SO42-
Ba(NO3)2、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SO42- + Ba2+ = BaSO4↓
Al3+
NaOH
白色沉淀,碱过量后沉淀溶解
Al3+ + 3OH-= Al(OH)3↓
Al(OH)3 + OH- == AlO2- + 2H2O
Fe3+
溶液变成血红色
CO32-
CaCl2、HCl
白色沉淀,加酸后产生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CO32- + Ca2+ == Ca CO3↓
Ca CO3 + 2 H+ == CO2 + H2O + Ca2+
SO42-的检验:一般在原试样中先加HCl酸化,目的是为了排除CO32-离子的干扰,再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