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QC T1203-2024《汽车空气悬架高度控制阀》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QC T1203-2024《汽车空气悬架高度控制阀》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QC/T XXXXX—XXXX
汽车空气悬架高度控制阀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空气悬架高度控制阀(以下简称高度控制阀)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台架试
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商用车空气悬架高度控制阀,驾驶室高度控制阀及乘用车空气悬架用高度控制阀亦
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中立位置 neutral position
摆杆处于零点(水平位置)的位置。
打开角度 open angle
摆杆由中立位置摆至进气口开始进气时的角度,单位为(°)。
排气角度 exhaust angle
摆杆由中立位置摆至排气口开始排气时的角度,单位为(°)。
空行程角 idle stroke angle
打开角度与排气角度之和,单位为(°)。
流量特性 flow characteristic
高度控制阀出气口的流量随摆杆角度变化的曲线。
进气位置 intake point
摆杆处于打开角度和进气极限角度之间的任意位置。
1 : .
QC/T XXXXX—XXXX
排气位置 exhaust point
摆杆处于排气角度和排气极限角度之间的任意位置。
最大工作角度 maximum working angle
技术文件规定的产品最大进气(排气)角度范围(进气为“+”、排气为“-”),单位为(°)。
额定工作压力 rated working pressure
PE
技术文件规定的产品工作气压值,单位为(kPa)。
延时时间 delay time
摆杆自中立位置向进(排)气方向移动至进(排)气开始时的全程时间,单位为(s)。
4 产品分类
非延时型
延时时间小于 2 s 的高度控制阀。
延时型
延时时间不小于 2 s 的高度控制阀。
注:延时即打开角度及排气角度有延时响应。
5 技术要求
基本要求
高度控制阀应符合图样和技术文件要求,高度控制阀示例见图 1。
高度控制阀的标识应清晰,表面不应有磕碰伤、划伤、脱漆、花斑等缺陷存在。
高度控制阀的相对运动表面应涂以适量耐-40 ℃~80 ℃且与橡胶兼容的润滑脂,使运动件在最
大工作角度范围内灵活,不应出现阻滞和卡死现象。
工作介质应为空气。
工作温度应为-40 ℃~80 ℃。
2 : .
QC/T XXXXX—XXXX
进气口
进气极限位置
输出口 进气最大工作角度
中立位置
打开角度
进气
排气
空行程
摆杆 排气角度
排气最大工作角度
排气极限位置
图 1 高度控制阀示例
性能要求
密封性
输入额定工作压力 PE+50 ,分别检测下列三个位置的密封性能:
0
a) 摆杆在排气位置时,5 min 内的气压降不应大于 10 kPa;
b) 摆杆在进气位置时,5 min 内的气压降不应大于 10 kPa;
c) 摆杆在中立位置时,5 min 内的气压降不应大于 10 kPa。
流量特性
流量特性曲线应在理论特性曲线的±10%范围内,且不应有突变和异常现象。
低温性能
低温密封性的气压降不应大于 规定值的 3 倍,流量特性应在理论特性曲线的±12%范围内,
且应没有突变和异常现象。
高温性能
高温密封性应符合 的要求,流量特性应符合 要求。
工作耐久性
在工作耐久性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各运动件不应发生阻滞和卡死现象,各连接件不应松动,
各零件应无危及功能的变形和损坏。
工作耐久试验后,密封性试验时的气压降不应大于 规定值的 3 倍,流量特性应在理论
特性曲线的±12%范围内,且不应有突变和异常现象。
耐压性
经耐压试验后,各零件应无变形和损坏。
3 : .
QC/T XXXXX—XXXX
耐振动性
经耐振动试验后,各零件应无危及功能的变形和损坏,各连接件不应松动,其密封性符合
要求,流量特性符合 要求。
防尘性
经防尘试验后,应符合 IP5X 要求,密封性应符合 要求。
耐腐蚀性
经耐腐蚀性试验后,试件外表面不应产生直径大于 2 mm 的腐蚀点,允许有微小和分散的腐蚀点。
延时时间
延时时间应符合图纸要求。
6 试验相关要求
试验设备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项目试验条件要求,不应对试验试件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试验中所有记录参数的仪器、仪表,其精度等级不应低于 级。
单个测试回路中辅助管路的总容积不应大于 L,管路内径不应小于 8 mm。
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测试前应对试件在最大工作角度范围冲排气五次。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时的环境温度为 8 ℃~38 ℃。
低温试验时,压缩空气在试验压力下的露点温度应低于-40 ℃,绝对湿度≤ g/m3。
试验顺序及试件要求
用于工作耐久性试验的试件,应按密封性、流量特性、低温性能、高温性能和工作耐久性的顺
序进行,且应使用同一件试件来完成上述全部项目试验。
耐压性、耐振动性、防尘性和耐腐蚀性试验,应用不同试件进行。
7 试验方法
密封性
试验原理图
4 : .
QC/T XXXXX—XXXX
1口 2口
3口
1 2 3 4 5 6 7 8
标引序号说明:
1——气源;
2——调压装置;
3——控制阀;
4、8——1 L储气筒;
5、7——压力检测装置;
6——试件。
注:1口为进气口、2 口为输出口、3口为排气口
图 2 高度控制阀密封性试验原理图
试验方法
摆杆置于排气位置,控制阀 3 置于充气位置,调节调压装置 2 使高度控制阀进气口充气至
PE+50 ,稳压 1 min 后,记录此后 5 min 内压力检测装置 5 的气压降。
0
摆杆置于进气位置,控制阀 3 置于充气位置,调节调压装置 2 使高度控制阀进气口充气至
PE+50 ,稳压 1 min 后,记录此后 5 min 内压力检测装置 5 和压力检测装置 7 的气压降。
0
摆杆置于进气位置,控制阀 3 置于充气位置,调节调压装置 2 使高度控制阀进气口充气至
PE+50 ,然后将摆杆调节至中立位置,稳压 1 min 后,记录此后 5 min 内压力检测装置 5 和压力检测装置
0
7 的气压降。
流量特性
试验原理图
5 : .
QC/T XXXXX—XXXX
13
12
1口 2口
3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标引序号说明: 13
1——气源;
2——调压装置;
3、6、9、13——控制阀;
4、11——20 L储气筒;
5、10——压力检测装置;
7——试件;
8——流量传感器;
12——角度传感器。
图 3 高度控制阀流量特性试验原理图
试验方法
摆杆置于进气极限位置,控制阀 3、6 置于充气位置,控制阀 9 置于排气位置,控制阀 13 置于截
断位置,调节调压装置 2 输出压力至 PE+50 向高度控制阀进气口充气;摆杆缓慢由进气极限位置移动至
0
中立位置时暂停,测量并记录流量传感器 8 随摆杆向中立位置方向旋转角位移量的关系曲线。
将控制阀 6 置于截断位置,将控制阀 9、13 置于充气位置,摆杆继续向排气方向移动至排气极限
位置,测量并记录流量传感器 8 随摆杆向排气方向旋转角位移量的关系曲线。
高度控制阀典型流量特性曲线如图 4 所示: L/min
100
-α° +α°
20 10 0 10 20
空行程 打开角度
图 4 高度控制阀流量特性曲线图
6 : .
QC/T XXXXX—XXXX
低温性能
摆杆置于进气位置,将高度控制阀进气口通入 PE+50 的压缩空气,将其放置在(-40±2) ℃的低温环
0
境箱中带压保温(24±1) h,然后在此温度下分别进行密封性和流量特性测试。如果流量特性必须在环
境箱外进行,则试件在环境箱中密封性测试后,将温度调至(-43±2) ℃,再保温 2 h~3 h 后进行流量
特性测试,且试验必须在试件从环境箱拿出后 15 min 内完成。
高温性能
摆杆置于进气位置,将高度控制阀进气口通入 PE+50 的压缩空气,将其放置在(80±2) ℃的高温环
0
境箱中带压保温(24±1) h,然后在此温度下分别进行密封性和工作特性测试。如果流量特性必须在环
境箱外进行,则试件在环境箱中密封性测试后,将温度调至 (83±2) ℃,再保温 2 h~3 h 后进行流量
特性测试,且试验必须在试件从环境箱拿出后 15 min 内完成。
工作耐久性
试验原理图
8
1口 2口
3口
1 2 3 4 5 6 7
标引序号说明:
1——气源;
2——调压装置;
3、7——1 L储气筒;
4、6——压力检测装置;
5——试件;
8——驱动装置。
图 5 工作耐久性试验原理图
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