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 含解析 3-1-2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新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

格式:doc   大小:1,43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 含解析 3-1-2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新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guwutang 2025/6/16 文件大小:1.4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 含解析 3-1-2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新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 含解析 3-1-2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新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 】是由【guwutang】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 含解析 3-1-2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新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3-1-2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中上远远超过西方。”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②张衡创造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③毕升创造的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④《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识记学问的力量,①②③④叙述均正确,故选C项。
2.(2021·东北师大附中摸底)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假如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当查阅(  )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有关火药武器的历史,四大创造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唐末火药开头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由此可知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当在唐朝。故选C。
3.(2021·梅州模拟)(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学问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进展
B.转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C.消退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分析力量。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很快取代了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进展,“这就为学问普及口号打开道路”,选A。
4.(2021·山东试验中学一模)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受时代变迁之后猛烈的忧患意识与鲜亮的人文主义颜色的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答案] B
[解析] 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此均无法体现忧患意识,故均可排解。B项反映了国都沦丧、城池被陷,虽然山河照旧,但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体现的是诗人患病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故B项为正确答案。
5.(201l·淮北模拟)商业的进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行分。下列文化现象与商业进展关系不亲密的是(  )
A.小说的消灭和富强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进展
C.宋朝风俗画的进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答案] B
[解析]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文化领域消灭了风俗画和小说,明清时期思想领域消灭了工商皆本的思想。而魏晋书法的形成和进展是北魏统治者向汉族学习先进文化的结果。
6.(2021·南昌一中、十中联考)下列属于明清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是(  )
①《西游记》 ②《红楼梦》 ③《儒林外史》
④《水浒传》 ⑤《聊斋志异》 ⑥《三国演义》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⑤
[答案] D
[解析] 留意限制语“批判现实主义”,结合史实可知D项符合题意。
7.(2021·福州期末质检)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
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答案] A
[解析] 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的是草书,所以选A项。
8.(2021·潍坊质检)下图是2022年广州亚运会吉利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分别取名为“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这幅图画应属于(  )
A.油画
B.彩陶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答案] D
[解析]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彩陶画指画在彩陶上的绘画。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一般融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等为一体。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俗为题材的人物画。始于汉代,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一代名作。本题中吉利物属于风俗画(可能卡通画更加合适)。
9.(2021·聊城模拟)《贞观长歌》塑造了李世民及魏征、房玄龄等历史人物形象。下列镜头在剧中有可能消灭的是(  )
A.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B.唐太宗正聚精会神观赏《墨梅图》
C.房玄龄用楷书书写奏折,陈述国事
D.御书房悬挂着文征明的书法作品
[答案] C
[解析] 本题可用排解法。A项中“大江东去浪淘尽”是宋词的代表,其作者是苏轼,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可排解;B项中的《墨梅图》为元朝王冕的代表画作,不行能在唐朝消灭,可排解;D项中文征明是明朝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10.(2021·潍坊一模)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消遣》一文中写道:“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这段材料主要反映的戏曲功能是(  )
A.休闲消遣 B.普及历史学问
C.社会教化 D.保存历史资料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戏曲功能是社会教化。
二、非选择题
11.四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技进展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创造……这些都是资产阶级进展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1863年1月28日致恩格斯的信
材料三 《历史新学问·创新力量培育》一书中说:“与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很多新的进展。”
请回答:
(1)四大创造是中华民族集体才智的结晶,一些杰出人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真观看材料一中的图片,试以造纸术、印刷术说明。
(2)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学问,试以四大创造对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作用为例说明。
(3)材料三中提及“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试以明清(1840年以前)时期西方的主要科技成就为例简要说明之。
(4)材料三中提到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新进展”的缘由。
[答案] (1)西汉时已创造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
“蔡侯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在唐朝,使用的是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创造的是活字印刷术,节省印刷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
(2)四大创造问世后,渐渐走向世界,并传入欧洲。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进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进展,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指南针在地理大发觉中起了重要作用;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这一切都为欧洲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制造了条件。
(3)中国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西方主要有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开创了以试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和创立微积分。中国照旧处于传统科技时期,而西方则进入近代科学时代。
(4)新进展:批判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小说富强;消灭新的剧种——京剧形成并进展。缘由: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商品经济进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的扩大。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都提出了“天下”这一命题,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的提出有何进步意义?顾炎武是如何界定“亡国”与“亡天下”这一概念的?在“保国”和“保天下”中百姓的责任有何不同?材料二中的一段话后来被梁启超概括为哪一句名言?
(2)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进展的新特点。观看材料四,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亮特征。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消灭新变化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 (1)意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启蒙。亡国:朝代的更替;亡天下:统治者不施仁义导致民不聊生(民族的衰亡)。保国:与百姓无关;保天下:每个人都有责任。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特点:通俗化,平民化。特征: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共性表现。
(3)背景: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进展,市民阶层扩大。关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打算文化的性质与进展方向;文化为经济进展供应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