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思路.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思路.docx

上传人:花双韵芝 2025/6/16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思路.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四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思路 】是由【花双韵芝】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四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思路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四年级数学计算题解析思路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混合运算》中的第107页例题以及练习题。具体内容为: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目。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
难点:灵活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实际的计算题目,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3元,一块橡皮2元,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独立计算。
2. 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例题:“计算下列混合运算题目:(1)23 + 4 × 5;(2)25 ÷ 5 + 6。”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发现混合运算的特点,并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随堂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混合运算题目,如:“计算下列混合运算题目:(1)12 3 × 2;(2)18 ÷ 3 + 4。”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
教师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并通过一些典型题目进行讲解。
5. 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混合运算题目,如:“计算下列混合运算题目:(1)20 ÷ 5 3;(2)15 + 2 × 4。”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
板书题目及答案:
1. 23 + 4 × 5 = 43
2. 25 ÷ 5 + 6 = 11
3. 12 3 × 2 = 6
4. 18 ÷ 3 + 4 = 10
5. 20 ÷ 5 3 = 1
6. 15 + 2 × 4 = 23
七、作业设计
1. 题目:计算下列混合运算题目:
(1)35 ÷ 7 5;
(2)28 + 3 × 4。
答案:
(1)35 ÷ 7 5 = 0;
(2)28 + 3 × 4 = 40。
2. 题目:计算下列混合运算题目:
(1)40 ÷ 5 + 2;
(2)32 4 × 2。
答案:
(1)40 ÷ 5 + 2 = 10;
(2)32 4 × 2 = 2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混合运算的计算。但在课堂练习中,部分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不牢固,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混合运算》中的第107页例题以及练习题。具体内容为: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目。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
难点:灵活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实际的计算题目,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3元,一块橡皮2元,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独立计算。
2. 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例题:“计算下列混合运算题目:(1)23 + 4 × 5;(2)25 ÷ 5 + 6。”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发现混合运算的特点,并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
3. 随堂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混合运算题目,如:“计算下列混合运算题目:(1)12 3 × 2;(2)18 ÷ 3 + 4。”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对于计算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 课堂讲解:
教师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并通过一些典型题目进行讲解。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5. 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混合运算题目,如:“计算下列混合运算题目:(1)20 ÷ 5 3;(2)15 + 2 × 4。”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对于计算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板书设计
板书题目及答案:
1. 23 + 4 × 5 = 43
2. 25 ÷ 5 + 6 = 11
3. 12 3 × 2 = 6
4. 18 ÷ 3 + 4 = 10
5. 20 ÷ 5 3 = 1
6. 15 + 2 × 4 = 23
七、作业设计
1. 题目:计算下列混合运算题目:
(1)35 ÷ 7 5;
(2)28 + 3 × 4。
答案:
(1)35 ÷ 7 5 = 0;
(2)28 + 3 × 4 = 40。
2. 题目:计算下列混合运算题目:
(1)40 ÷ 5 + 2;
(2)32 4 × 2。
答案:
(1)40 ÷ 5 + 2 = 10;
(2)32 4 × 2 = 2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混合运算的计算。但在课堂练习中,部分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不牢固,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计算制作食物时材料的用量等。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混合运算。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在讲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时,教师需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语调要适中,既要让学生听清楚,又不要让学生感到厌烦。在讲解例题和练习题时,教师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2. 时间分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特别是在讲解和练习环节,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
3. 课堂提问:在讲解和练习环节,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学生,以检查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情景导入:在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使用情景导入的方式,如小明购物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
教案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的讲解,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语言的简洁明了,语调适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我也注意了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在课堂提问环节,我适时提问学生,以检查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顺序的理解程度。在情景导入环节,我使用了小明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但在本节课中,我对混合运算的变式题目的讲解还不够充分,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混合运算的变式题目的讲解,并通过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