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小学二年级奥数练习题答案查询器下载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二年级奥数练习题答案查询器下载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小学二年级奥数练习题答案查询器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认识时间》中的第二节《时间的计算》。该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1时=60分,1分=60秒的关系,能够通过数字和钟面来计算时间。具体内容包括:小时、分钟、秒的认识,电子表和机械表的识别,时间的换算,以及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小时、分钟、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电子表和机械表,并能够熟练使用它们。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时间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小时、分钟、秒的概念,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时间的计算。
难点:时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时间知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电子表、机械表、时间卡片、黑板。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故事内容为一个小朋友早上起床迟到,因为不认识时间而导致上学迟到。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当时小朋友懂得时间知识,就不会迟到了。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时间。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讲解小时、分钟、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师通过实物(电子表和机械表),让学生识别并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3.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时间的计算方法。例题:如果现在的时间是8时30分,过20分钟之后是几点钟?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练习题目包括:换算时间、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未来的时间等。
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应包括:小时、分钟、秒的概念,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间的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
1. 请用一句话描述小时、分钟、秒的概念。
答案:小时是一天中的24等份,分钟是小时中的60等份,秒是分钟中的60等份。
a. 1时30分 b. 4时 c. 15分 d. 50秒
答案:a. 1时30分对应的数字表示为130 b. 4时对应的数字表示为4 c. 15分对应的数字表示为15 d. 50秒对应的数字表示为50
a. 5时45分经过30分钟后是几点钟?
b. 3时10分推算1小时之后是几点钟?
答案:a. 5时45分经过30分钟后是6时15分 b. 3时10分推算1小时之后是4时10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故事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实物和PPT,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小时、分钟、秒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对时间的计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在拓展环节,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不高,需要在课后进行引导和鼓励。
对于课后拓展,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如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电影的放映时间等,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学习时间知识。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时间的小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时间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小时、分钟、秒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小时、分钟、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 1小时=60分钟
2. 1分钟=60秒
这个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举例、练忆这个换算关系。
二、时间的计算
1. 推算过去的时间:已知现在的时刻,推算出过去某个时刻的时间。例如,已知现在的时间是3时15分,要求推算出3时之前15分钟是几点钟。
2. 推算未来的时间:已知现在的时刻,推算出未来某个时刻的时间。例如,已知现在的时间是2时30分,要求推算出2时30分之后30分钟是几点钟。
3. 计算经过的时间:已知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计算两者之间经过的时间。例如,已知开始时刻是5时20分,结束时刻是6时30分,要求计算经过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将时间知识应用到实际情景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时间知识。例如,设计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计算火车发车的时间、电影放映的时间等。通过这些实际情景的练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
四、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耐心讲解、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练习的难度,让他们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的布置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布置作业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便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教师需要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时间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讲解生动的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小时、分钟、秒的概念和换算关系,以及时间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后,教师需要及时批改作业,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相信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小时的小船,分钟的雨滴,秒的闪电”,帮助学生形象记忆时间单位。
2. 语调变化要丰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关键知识点加重语气,或在解答问题时用疑问语调引发学生思考。
二、时间分配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谁能告诉我1小时有多少分钟?”
2. 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故事、图片等素材,引发学生的兴趣,如讲述一个因不认识时间而导致迟到的小故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五、教案反思
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反思学生的参与度,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