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山东省聊城四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综合检测2 】是由【187589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山东省聊城四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综合检测2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集中 漫江 怠慢 谩骂 瓜蔓儿
B.苛刻 百舸 呵护 沉疴 坎坷
C.瞳孔 碰撞 书童 潼关 一幢
D.惆怅 苌弘 涨潮 膨胀 为虎作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发轫 入场券 真知灼见 再接再厉
B.磕绊 水龙头 提纲挈领 言简意赅
C.沉湎 侯车室 披沙拣金 格外不意
D.坐镇 和事老 功亏一篑 闲情逸致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陶渊明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名利的人,而其感情却并非 的,相反,是格外丰富的。
②北京2008年奥运“福娃”刚刚面世,就成了市场追赶的热点。而福娃图案文字的学问产权归属国家奥组委,但据电视报道,在北京雅秀市场已见到未经 生产的福娃商品。
③国民党代表团大陆之行,除 南京中山陵和广东黄花岗烈士陵园等地外,还期望就两岸经贸中的一些问题与大陆交换意见。
A.淡泊 淡薄 受权 拜谒 B.淡薄 淡泊 受权 参观
C.淡泊 淡薄 授权 拜谒 D.淡薄 淡泊 授权 参观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原来大家都谈得很快乐,可是这个人一毁灭,在场的全部人都哑然失笑,气氛赶忙沉闷下来了。
B.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浩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绚烂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C.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知,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奇怪。
D.那位演员虽然淡妆浓抹,穿着入时,但是神色却格外憔悴。
5.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与动物不同,人的留意具有任凭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整留意
B.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呢?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C.张华考上了北京高校,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D.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贵重的一部分。“……人所可能有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论人生的境界》)
6.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斯诺克奇怪小子丁俊晖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他的防守把握力气和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信任他明年确定会幻想成真。
B.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需站在落实科学进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让“中国制造”尽快成为“中国制造”,是时代进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觉,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缘由主要是人们的饮食的提高而相应的改善所致。
二、阅读下文,回答7—9题。
网络电影
互联网用10年时间转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现在,它把触角伸向了传统的消遣方式——电影。如今,人们只需用鼠标点击几下,有如电影宽银幕般效果的网络电影就会扑面而来。越来越多背负工作重压的上班族开头把每天上网看电影作为日常生活习惯,由于能在院线放映的电影到底有限。网络电影特指专为在网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短片,一般播放时间为5分钟,最长也不过30分钟。从3年前火爆网络的《大史记1、2、3》到前年的《网络惊魂》,从那此“从头到尾就是一个‘玩’字”的博客电影再到今日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和《春运帝国》,与传统电影相比,“免费”两个字是们所向披靡的有力武器,由于网络电影绕过了电影公司的发行渠道,直接与网友见面,不再像以往在影院电影那样,可以大把大把从观众腰包里掏银子。
从免费到收费,网络电影正经受着从自娱自乐走向自负盈亏的商业化蜕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在电影院线、音像制品等传统媒体外,这种纯粹为网络制作的电影会在多大程度上转变我们的观影方式?他最终又能占据多少市场份额呢?
网络电影几乎贯穿着同样特色的主题,那就是颠覆传统、反叛主流,在风格和剧情上都更加接近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且处处可见针砭时弊的冷幽默,另一方面,网络电影又以“无知者无畏”的气魄,向那些享誉全球的知名导演或制片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老鼠爱大米》、《芙蓉姐姐》、《山城上班族》到以博客为平台实现新媒体试验的《这一刻》,网络电影始终走在消遣时尚的最前沿,尽管很多创作者都像高晓松一样,“并没有想用这个电影来赚钱”,但《小强历险记》主创之一王小峰说,已经有好几个网站找他们谈过发行的事,拍这部电影时损坏了一些道具,能赚回来当然是好事。
博客电影频道更是出资金给有爱好的网民拍短片,或者花钱买断好的端片。对于好的博客电影,他们还预备进行推广,将其拍摄成长片,进入电影的商业渠道。在他们看来网络电影的制作和宣扬成本都比较低,收回成本和赚钱的机会则更多,网络电影的毁灭,被认为是电影史上的一场革命。各种玩票性质的短片在网上人气高涨,大有和传统电影争食的架势。就像目前流行的文化快餐一样,网络电影的兴起,打破了电影制作的奇怪感,把电影拉入了草根阶层,变成了纯粹的消遣,门槛降低了,谁都可以参与、可以投票、可以成名。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的网络电影还处于普及阶段,只是放开大门让大家任凭玩,让大家先知道这个新生事物,接下来,随着网络电影质量的提高、投资的增大,收费在所难免,这是市场经济的必定结果。
“网络电影进展有两种结果,要么喧嚣一时、昙花一现,要么进展成为特殊类型的电影短片。”
中国人民高校商学院贸易系营销教研室的陈冠认为。虽然只是首次拍摄网络电影,高晓松表示自己始终热衷于高科技,并信任将来的一切无论是创作,发行甚至观众反馈都将与网络有关。而在传统院线看来,说威逼还为时过早,由于在高科技社会,媒体自然是越来越多,但这只是各显神通,顺应潮流,到底,在电影的进展史上,网络电影并不是大银屏的第一个“敌手”。对于网络电影的发行是否会与传统发行模式发生冲突,《故事无双》投资方的态度好像更加客观:“新旧媒体的形式将来确定是并存的,就像电视至今无法取代电影一样,传统影视剧也是新媒体难以取代的。不过。将来的媒体受众将会越来越细分,由于多种观映方式只是为观众供应了不同渠道和途径的选择权。“虽然时下的这些网上短片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视觉效果都不够成熟,尽管有观众坚持认为在大银幕上看的才是真正的电影,毋庸置疑的是,网络电影的自由度为年轻导演供应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使得那些想当导演或制片人的影迷们,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幻想。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7日,有改动)
7.依据原文,下列对“网络电影“的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电影只在网络上播放,时间短,其播放时间为5~30分钟,并且收看效果较好。
B.免费是网络电影最大的特点,由于省去了电影公司的发行渠道,可直接与网友见面。
C.网络电影主题鲜亮,风格幽默冷峻,贴近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受到上班族的欢迎。
D.消遣化、自由宽松式网络电影重要特征,它为观众、演员、导演供应了诸多机会。
8.不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顶是
A.网络电影通过网站发行,对于制作者和发行人来说既能消遣又能赚钱,是一件很迷人的事情。
B.和传统电影相比,网络电影制作成本低,给了青年人更多的话语权,其试验作用兼具先锋特色。
C.对于好的博客电影,博客电影频道预备将其由短片扩展成长片,在网络上推广网络电影的商业价值。
D.网络电影科技含量高而进展成为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电影短片,为观众供应了不同途径的选择权。
9.依据原文供应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纯粹为网络制作的电影短片影响着人们的观映方式,低门槛下暗藏着商机。
B.网络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普及率的提高,必将分传统电影一杯羹。
C.网络电影和传统电影各具特色,现在说前者对后者构成了威逼,还为时过早。
D.大银幕电影不会被其它媒体所取代,由于电影需要安静的环境和艺术氛围。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沉重的漂流
彭瑞高(上海作家)
①我离虎跳峡不远的地方,我意外看到了一个朴实的纪念馆——长江漂流纪念馆。
②我屏着气踏进门,又屏着气看完全部的展品。
③人们生疏那种一般意义上的河流:青山倒映,绿水长流,渔歌欢唱,竹排扁舟……这种漂流,很多人都经受过,很多人都乐意;这种漂流,是轻松松的漂流,闲适的漂流,女性化的漂流。
④而我此刻看到了漂流,却是险恶的漂流,沉重的漂流,完全属于男子汉的漂流。这种漂流的重量,你只有到虎跳峡旁边去才能掂量出来。那落差几十米的长江之水,挟着一股寒气,奔腾而来;它含着天的威势,山的力度,以冲决一切的士气,滚滚东去;激流飞溅,白浪滔天,雾满峡谷,声震九霄
……在这个地方漂流,轰轰烈烈,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人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漂流。
⑤然而,这又是必需付出代价的漂流。男人们昂扬起坚硬的头颅,向焦急流和险滩挺进。有人在天与地的缝隙中,重新呼吸到了生命的空气;也有人在水和石的冲击下,永久沉入了另一个世界。生还的是英雄,而人们情愿记取的,是那些死去的硬汉姓名:尧茂书、孔志毅、杨洪林……
⑥我用凝滞的目光抚摩漂流者的照片。关于他们的漂流,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种声音说,这是盲目的冲撞,是无谓的牺牲,是狭隘的英雄主义;另一种声音说,任何时代都需要冒险精神,没有冒险精神的民族,是没有期望的民族。在这两种声音面前,我忘却了思考。我不知道哪一种声音是对的。我只觉得有关于此的全部呐喊,都是带血的。
⑦不论世界怎样评判,此刻面对尧茂书他们的眼睛,我内心绝不敢轻薄。我扪心自度,我哪里有他们那样的士气!为要说长江漂流、黄河漂流,就是在家乡的黄浦江上,我也未见得敢划一只小船,却与风浪搏斗。或许白天敢,黑夜就不敢;人多敢,独身就不敢。我想,世界上的人,原来就分英雄与仰慕英雄的两类,而我,虽身为男人,却只能属于仰慕英雄的那一类。
⑧长江与黄河的漂流,在殉难者的名字刻下一排之后,最终悲壮地安静下来。这些年,在浙江,在福建,在江西,在云南……我看到的漂流,都只是那种布满诗情画意的清波荡舟。男的女的,穿得花花绿绿的,赤着脚,玩着水,还唱着情歌,喀嚓喀嚓拿着照相机,坐在小竹椅上,催船工把竹排划得快些再快些。略微有点浪涌过来,打湿了裙子和裤子,他们就尖声叫起来,把笑声洒得一江都是。
⑨然而,要论诗,只有尧茂书他们的漂流,才称得上是一首诗。那是一首英雄的诗,悲壮的诗,生与死搏斗的诗,人与天争锋的诗。在那首诗里,男人嘶哑的喉咙,呼喊的是制服自然的雄心;他们的一腔热血,染红了太过平淡的历史。纪念碑不会为轻歌曼舞红男绿女而立,纪念碑只属于那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战士。
⑩虎跳峡咆哮东去,纪念馆静静肃立。没有丝帛的轻,掂不出大山的重。在这里,大漂流的牺牲者口眼不闭。因而,只要站在江边侧耳谛听,你就会听到有一首无字的歌。
1
2
3
4
5
6
7
8
9
10.“我屏着气踏进门,又屏着气看完全部的展品”,这里两个“屏着气”有何不同?这句话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分)
11.“我用凝滞的目光抚摩漂流者的照片”中的“抚摩”和“把笑声洒得一江都是”中的“洒”
都用得很精彩,请结合上下文进行简要赏析。(3分)
12.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6分)
(1)你对本文的标题“沉重的漂流”是如何理解的?(3分)
(2)从第④段看,长江漂流的“险恶”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3.文中第⑥段提到了对长江漂流的两种不同的看法。请你结合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例谈一谈“冒险精神”的价值。60字左右。(7分)
反之,假如不同意冒险精神,言之有理亦可
14.下面这段话是某校校运会开幕仪式上的一段解说词,存在用语和标点上的毛病,请找出其中的四处,加以改正。(4分)
①随着播音员一声令下,一代表团方阵踩着运动员进行曲的节拍,雄壮而秀丽 地迈进运动场。②刹那间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台上的“人海”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③看,新生团来了,穿着笔挺的军装,步伐强健!④嗯,一个月的军旅生活,他们没有白过。在他们身上我们找到了朝气,看到了期望。⑤他们新生一代抛砖引玉,我们老生一代也有新花样。⑥信任这好的开头确定会给我们带来好的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①有人说,诗的其次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②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4分)
①其次句“冲”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1分)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1分)第四句“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写战士宝刀砍到缺了刃口,(1分)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期,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1分)
②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信念百倍、斗志昂扬、机灵英勇、英勇无畏的形象。(4分)
(首句表现战士布满信念,(信念百倍),次句表现斗志昂扬<一往无前>,第三表现机灵英勇(有勇有谋),第四表现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答对三个方面即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出 塞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概外,还很留意语言的精致,并擅长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画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四字,极精致。“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重壮丽的颜色。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洁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卷旗”,避开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这岂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的“缺”用得好。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最终成功之夺得,都在此一字中传出。作者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挨次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气等重要问题。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其次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读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深感“缺”字韵押得险而有,得高山危卵之势。而马戴在这首诗中的这个“缺”字,虽不当韵脚处,却同样使人惊赏不置。“乱斫”两字虽很真实而且精辟,但,如无“缺”字,则不见作者扛鼎之力。这一个字所传达的这一真实细节,使诗情达到了“传神”境界,使全诗神采飞扬。
全诗结构紧密,首句以英俊传人物风姿,次句以困难传人物苦心,第三句以惊险见人物之威烈,结句最有力,以壮举传神。至此,人物之丰神壮烈,诗情之飞越激扬均无以复加了。总之,此诗在艺术上处处见匠心,在古代战歌中,不失为内容和形式完善结合的上乘之作。
诗歌表现手法
1.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贵重、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3.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衬托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 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接受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4.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联想与想象须有确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大事。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亮对比,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深厚。
高一语文综合检测(二)参考答案
1.D
2.C(侯—候 奇—其)
3.C(“淡泊”指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适用于语境。“淡薄”可形容感情、爱好不深厚。授权,依法授予行使某种权利;受权,依法接受行使某种权力。拜谒:瞻仰(陵墓:碑碣)。参观:实地观看。“拜谒”更合语境。)
4.C(“哑然失笑”是指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卓尔不群”是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见贤思齐是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淡汝浓抹”在同一时间不能淡汝浓抹)
5.D(A第一句号改为逗号;B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其次个问号改为逗号;C第三个分号改为冒号)
6.C(A项,“坚韧意志”不能与“提高”搭配;B项“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小康”后加“的高度来生疏”;D句式杂糅。)
7.B(“免费”是网络电影早期的特点)
8.A(依据在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最终几句。B“话语权”文中无依据,“先锋“应为”时尚“;C“在网络上推广”有误;D还没有“进展成为……”,且缘由也不是“科技含量高”。)
9.D(缘由推断有误,原文无此信息)
四、(20分)
10.(1)第一个“屏着气”是表示作者心怀崇敬的心情,其次个“屏着气”表示作者不仅心怀崇敬,而且表明作者被深深感动,并作了深化思考。(2分)
(2)这句话在整篇文章中起了领起全文的作用。(2分)
11.“抚摩”这个词,表明作者对这些漂流者的照片看了又看,表现了作者对漂流者无限崇敬的心情(2分),“洒”这个词写出了“清波荡舟”的男女,轻松欢快的心境,反衬长江漂流者制服自然的雄心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士气。(1分)(这两个词都使用了移用的修辞手法)
12.(1)长江漂流因付诞生命的代价而显得沉重;长江漂流所引出的关于生死价值的争辩 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长江漂流的壮举因后继无人而显沉重。(3分)
(2)落差巨大;水流浪急;雾气重(3分)
13.答案示例:“任何时代都需要冒险精神,没有冒险精神的民族,是没有期望的民族,”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可以说都与“冒险”有关,没有第一只微生物的“冒险”来到陆地上,生命就可能只会生活在海洋之中,没有一只古猿大胆“冒险”,直立行走,人类就有可能至今只能四肢爬行;由于张骞的“冒险”,才打通了文明古国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由于哥伦布的“冒险”,才有了新大陆的发觉,开拓人类历史新纪元,没有登山家的冒险,人类永久不能制服珠穆朗玛,没有科学家的“冒险”,很多科学之谜将永久不会揭开。
14.(1)①句中的“踩着运动员进行曲的节拍”改成“踩着《运动员进行曲》的节拍”
(2)③句中的“穿着笔挺的军装,步伐强健”改成“身着笔挺的军装,迈着强健的步伐”
(3)⑤句中的“抛砖引玉”是谦称,改成“表现精彩”
(4)将⑥句中的“效果”改成“结果”
美文观赏:
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我生疏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出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加了几分奇异 ,由于在我的印象中,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才智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争辩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这位年华已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自然’,最超群的化妆术,是经过格外讲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仆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共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留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觉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共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意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有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连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经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共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线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才智的人呵!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下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转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转变体质,让一个人转变生活方式,睡眠充分,留意运动与养分,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分,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转变气质,多读书,多观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念,心地和善,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终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洁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
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才智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辞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黑夜的地表,有了这样的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确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转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确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惋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布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存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岛雀追赶,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格外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烁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好像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由于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动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试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奇怪,到底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觉的,那时他还是高校同学,暑假间或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觉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逝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辨别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呼吸,期望能细细品位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万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