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志鸿优化】2021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随堂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doc

格式:doc   大小:35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志鸿优化】2021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随堂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doc

上传人:liaoyumen 2025/6/23 文件大小:3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志鸿优化】2021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随堂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志鸿优化】2021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随堂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是由【liaoyume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志鸿优化】2021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随堂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2讲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人人宠爱。将漂白剂沾到牙套上,牙齿咬住牙套可使牙齿变得洁白。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可作为牙齿漂白剂的是(  )

解析:Cl2有毒,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具有强腐蚀性,HNO3具有腐蚀性,因此只有H2O2符合题意。
答案:D
2.(2022·福建宁德5月质检)下列现象或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四氯化碳加入溴水中,振荡、静置,水层颜色变浅
、亚硫酸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解析:浓硫酸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浓盐酸易挥发,A项错误;氯水具有漂白性,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B项错误;苯和四氯化碳均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C项正确;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Ca(ClO)2可以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易分解的HClO,而Na2SO3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D项错误。
答案:C
3.“84”消毒液由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中c(Na+)=c(Cl-)+c(ClO-)
“84”消毒液中通入SO2能生成Na2SO3和HClO
“84”消毒液,溶液pH减小
“84”消毒液显碱性,可得pH=
解析:依据溶液的电中性,A项只有当溶液呈中性时才成立;“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氧化为S,B项错误;加热“84”消毒液,HClO分解后生成盐酸,溶液pH减小,C项正确;“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
答案:C
4.(2021·上海闸北二模)下列能够检验出KI溶液中含有Br-的试验是(  )
,溶液颜色变深,则含有Br-
,溶液颜色褪去,则含有Br-
,再加入CCl4振荡,CCl4层有色,则含有Br-
,用CCl4萃取后,在水层中加入足量氯水,再用CCl4萃取后有机层呈橙红色,则含有Br-
解析:A项无法排解I-,错误;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S等都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项错误;C项中CCl4层有色是由于萃取了碘水中的碘,错误;D项中加入足量FeCl3溶液,然后萃取,可以排解I-的干扰,氯水可以将Br-氧化为Br2,Br2溶于CCl4呈橙红色,正确。
答案:D
,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完全消耗的是(  )
mL 12 mol·L-1的氯化氢水溶液与足量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将1 g铝片投入20 mL mol·L-1的硫酸中
,向100 mL 3 mol·L- g铁
, mol氯气通入1 L水中反应
解析:A项,随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MnO2不能与稀盐酸反应;B项,常温下铝片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D项,Cl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Cl2不能完全参与反应。
答案:C
,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马上变蓝;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渐渐消逝。下列对该试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2I-+2H+I2+Cl-+H2O
-被氧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色

->I2>S
解析:Cl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将I-氧化成I2,发生反应:ClO-+2I-+2H+I2+Cl-+H2O,从而使淀粉KI溶液变蓝,再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发生反应S+I2+H2OS+2H++2I-,蓝色渐渐消逝的缘由是S将I2还原为I-,由此可以得出微粒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挨次是ClO->I2>S。
答案:C
(  )
,说明氯水能将I-氧化成I2,还能将I2进一步氧化成碘的化合物
(ClO)2溶液中,最终得到澄清溶液,说明H2CO3的酸性比HClO弱
,溶液中毁灭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Ag+
++Cu2Fe2++Cu2+,该反应可证明还原性:Fe3+>Cu2+
解析: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B项最终得到澄清溶液是由于过量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B项错误;C项没有排解Si的干扰,错误;D项中反应可说明氧化性Fe3+>Cu2+,错误。
答案: A
、S、Si、Br-、C、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溶液中只有N、Na+不参与反应 ②有胶状物质生成
③有气体产生 ④溶液颜色变黄 ⑤共发生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解析:通入氯气发生的反应有:Cl2+H2OH++Cl-+HClO、2H++SiH2SiO3↓、2H++CH2O+CO2↑、Cl2+2Br-Br2+2Cl-、Cl2+H2O+S2H++S+2Cl-,由以上的化学方程式可知A项正确。
答案:A
9.(2021·江西上饶中学月考)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2)漂白织物。亚氯酸钠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其中HClO2是漂白剂的有效成分,ClO2是有毒气体,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状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  )
~
~
解析:使用该漂白剂时生成HClO2越多越好,而尽量少生成ClO2。~。
答案:B
,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依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I2+6H2O2HIO3+10HCl
>I2>I
Ⅱ中若生成1 mol 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解析:加碘盐中含有I,在酸性条件下可被I-还原生成I2,A正确;依据图示转化关系可知B正确;依据途径Ⅰ可知氧化性Cl2>I2,依据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2<I,依据途径Ⅲ可知氧化性Cl2>I,由此可知选项C错误;依据转化关系2I~I2~10e-可知选项D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0分)
11.(10分)(1)氯气能使潮湿的红色布条褪色。对于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同学们的看法不全都,认为氯水中存在的几种成分都有可能。请你设计试验,得出正确结论。
①提出假设。
假设一:H2O使布条褪色;
假设二: ; 
假设三: ; 
假设四:盐酸使布条褪色。
②设计试验方案。基于提出的假设,设计出试验方案(不需要作答)。
③试验过程。
试验Ⅰ: ; 
试验Ⅱ: ; 
试验Ⅲ:把红色布条放在水里,布条不褪色。
④得出结论: 。 
(2)用量筒量取20 mL氯水,倒入已检查完好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10 mL CCl4,盖好玻璃塞,充分振荡,静置于铁架台上(如图),等分层后取上层液体和下层液体,呈黄绿色的是     (填“上层液体”或“下层液体”),再装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填“上层液体”或“下层液体”)。 
解析:(1)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新制氯水中含有H2O、Cl2、HClO、HCl四种成分,每种成分都可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应据此提出假设。要证明是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只需设计试验证明H2O、Cl2、HCl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即可。将有色布条分别放在干燥的氯气中、盐酸中、水中,发觉有色布条均不褪色,即可证明是氯水中的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2)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易溶于四氯化碳。在氯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后,四氯化碳萃取了氯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所以下层液体呈黄绿色;上层液体中还含有少量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1)①Cl2使布条褪色 HClO使布条褪色
③将有色布条放在干燥的氯气中,布条不褪色 将有色布条放在盐酸中,布条不褪色
④氯水中的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
(2)下层液体 上层液体
12.(14分)某科研小组在争辩氯水的性质时,拟做如下试验,作为旁观者,请猜想试验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1)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 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可能毁灭的试验现象是                 。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觉其比氯水的漂白性    (填“强”或“弱”);缘由是                    。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试验:
第一份与澄清石灰水混合,马上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其次份与稀盐酸混合,马上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试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为    。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外,还含有    和    。 
为了定性测量滤液中除氯化钙之外的两种溶质的含量,该小组又用下面同一套装置做了下面两个试验。
(2)试验一、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 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试验(洗气瓶中所盛液体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不考虑可能含有的HClO的分解)。
请回答:
①为削减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中因气体溶解而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照旧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最简洁的方法是 。 
②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试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削减A 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发觉明显小于。若不考虑试验操作和气体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缘由是           。 
(3)试验二、将洗气瓶中液体改为浓氢氧化钠溶液,整套装置给以充分光照,其余试验步骤不变,最终收集在量筒中的气体是   。写诞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由于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而碳酸的酸性又强于次氯酸的酸性,故氯水中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使氯水中的平衡Cl2+H2OHCl+HClO向右移动,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又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和水。
答案:(1)①有气泡产生,溶液的浅黄绿色褪去
②强 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使Cl2+H2OHCl+HClO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
③CO2 HClO Ca(HCO3)2
(2)①在导管末端再连接长导管,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
②碳酸钙与氯水反应生成的Ca(HCO3)2再受热时,除生成CO2外,还生成了CaCO3
(3)氧气 2HClO2HCl+O2↑
13.(11分)A、B、C、D、E、F、G七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C、D、E是气体,C、D是单质,F为黄色溶液,G是一种红褐色的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和F反应生成G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2)气体C、E相遇会产生白烟生成一种固体物质H,H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将该固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缘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 mol的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整个过程中观看到溶液先变蓝后褪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溶液F能将具有漂白性的氧化物氧化,证明该反应发生的简洁方法是                     。 
解析:依据提示可知G是Fe(OH)3,F溶液含有Fe3+,气体E和F反应生成Fe(OH)3,可知E是NH3,溶液B和F也生成Fe(OH)3推断B是碱溶液,A溶液电解生成两种气体单质和碱推出C、D是氯气和氢气,再由转化关系确定C是氯气,D是氢气。(1)氨气和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H3+Fe3++3H2OFe(OH)3↓+3N。(2)C、E相遇产生的白烟是NH4Cl,NH4Cl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NH4Cl水溶液显酸性的缘由是N+H2ONH3·H2O+H+。(3) L mol,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推断最终碘元素变为+5价。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l2+2I-2Cl-+I2、5Cl2+I2+6H2O12H++10Cl-+2I。(4)Fe3+可将SO2氧化为S,所以证明该反应发生的简洁依据是检验反应后溶液中S的存在。取少量反应液于试管中,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后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答案:(1)3NH3+Fe3++3H2OFe(OH)3↓+3N
(2)离子键和共价键 N+H2ONH3·H2O+H+
(3)Cl2+2I-2Cl-+I2、5Cl2+I2+6H2O12H++10Cl-+2I
(4)取少量反应液于试管中,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后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14.(15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氯气与铁的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1)装置的连接挨次为a→  →  →  →  →  →  →g。 
(2)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观看到的现象是        。 
(3)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缘由是       。 
(4)反应一段时间、熄灭酒精灯,冷却后,将收集器及玻璃管中物质快速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少许植物油(反应过程中不振荡),充分反应后,进行如下试验:
①试剂X的化学式     。 
②有同学分析淡黄色溶液中含有Fe2+,你认为   (填“合理”或“不合理”);固体产物的成分可能为    (填相应的字母)。 
  、FeCl2和FeCl3
③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缘由:          。 
(5)该小组同学对红色褪去的缘由进行探究。
①提出假设:
假设1:溶液中的SCN-被氧化;
假设2:溶液中的Fe3+被氧化;
假设3:           。 
②设计方案:请对所提出的假设2进行验证,写出试验方案。
 
解析:(1)~(3)制得的氯气应除杂、干燥后与酷热的铁粉发生反应生成FeCl3,为了防止冷凝的FeCl3造成导管堵塞,故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而是使硬质玻璃管直接与收集器相连。(4)固体产物溶于足量盐酸后得到的淡黄色溶液加入KSCN溶液后变浅红,再加入氯水变深红,说明淡黄色溶液中含有Fe3+和Fe2+,产生Fe2+的缘由是Fe与Cl2的反应不充分,有剩余的
Fe,Fe与Fe3+发生反应Fe+2Fe3+3Fe2+。(5)假如假设2成立,取1份褪色后的溶液,再滴加几滴FeCl3溶液,溶液应当变红,若溶液不变红,则假设2不成立。
答案:(1)h i d e b c
(2)2Fe+3Cl22FeCl3 有红棕色的烟生成
(3)防止堵塞(或其他合理描述都可)
(4)①KSCN(或NH4SCN)
②合理 a
③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只写第一个也可)
(5)①溶液中的KSCN和Fe3+均被氧化成更高价态
②取1份褪色后的溶液,再滴加几滴FeCl3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假设2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