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学海导航】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卷1:必修1第1、2单元.doc

格式:doc   大小:79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海导航】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卷1:必修1第1、2单元.doc

上传人:liaoyumen 2025/6/23 文件大小:7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海导航】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卷1:必修1第1、2单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学海导航】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卷1:必修1第1、2单元 】是由【liaoyume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学海导航】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卷1:必修1第1、2单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单 元 检 测 卷(一)
(考试范围:必修1第一、二单元)
时量: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国史大纲》中写道:“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实际需要逐步逼随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于政治组织富于一种宏大气魄之表见。”钱穆是在
A.批判周人的保守落后 B.确定周人实行的分封制
C.指出周人创立了中心集权制度 D.赞扬周人开创了分封制
 ,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致的古代艺术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疼惜单位。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广东72县陈姓人合资兴建祠堂,主要是由于
A.当时广州知府的命令 B.受宗法制的影响
C.西方思想的冲击 D.清朝重视培育有用人才
 ,“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缘由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毁灭 D.井田制的推行
 4.《周礼·考工记》载:建筑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心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其规定: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借居己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并不许注授本处差遣”。实行回避制度,主要目的是
A.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强对地方管理把握 D.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按察使、都指挥使始终是一级行政区最高长官。尽管自宣德年间开头毁灭总督或者巡抚等职,但明朝总督与巡抚一般仅为军事长官且为临时性,一般不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可见,三司制度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得以实现 B.适应商品经济进展的要求
C.使中心政府对地方的把握加强 D.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冲突
 7.“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共性,这种共性愈是高度进展,愈是猛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情愿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依据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C.直接民主 D.轮番而治
 《伯罗奔尼撒战斗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语。依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精确     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
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力
C.男性公民共同共享城邦的权力,担当社会义务
D.男人参军,保卫安
 :“十个人的城邦是不行能的,由于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由于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10.《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打算……行政官……可以依据每一个别案例的状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依据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打算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机敏性和有用性
:“(罗马帝国)处处都由罗马法官依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由于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护和稳定帝国统治
B.罗马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的法治社会
C.罗马地方有自主权,不受罗马法的约束
D.罗马帝国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
《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敬重。”为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其用意在于说明
A.财产不能被没收
B.犯叛逆罪则必被没收财产
C.古罗马法重视疼惜私有财产权
D.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赞扬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行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心与地方权力支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确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学问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化状况,并分析其演化趋势。(8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心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8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6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2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说明。
1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制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供应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疼惜,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进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制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冲突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疼惜的问题……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制服战斗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心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心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其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毁灭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像。
……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其次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公正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二回答,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像之处?(2分)在行省与中心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4分)
(2)依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化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像之处?(2分)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进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生疏。(6分)
单元检测卷(一)
1.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封建”即分封制(“封邦建国”),这样可以排解A、C;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周朝依据当时的形势需要实行分封制,显示了周人在政治上的气魄,这是对周人实行分封制的确定,B正确;从材料中不能猎取周人开创分封制的信息,D错。答案B。
2.B 宗法制是在同姓同宗的人群中实行的,虽有大宗小宗之分,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恒的,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形成了“同姓一家亲”的传统;宗法制具有分散族群人心、促进族群团结的作用。“广东72县陈姓人合资兴建祠堂”正是在“同姓一家亲”思想指导下,陈姓人的自觉行为。由题干中“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排解A、D,陈氏祠堂为传统的中式建筑,排解D。答案B。
3.B 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答案B。
4.B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解题信息,建筑的王城大小、外形、门、路和建筑设置都清楚明确,体现中正有序,故选B。中心集权到秦朝才形成,排解A,材料中虽然有宗庙和社稷,但没有体现“法祖”,排解C;材料仅仅是对王城的建筑进行描述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明确的提出君权神授是董仲舒。排解D。
5.C 材料对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就是防止地方势力浩大造成对中心集权的威逼,选择C项。A项不是主要目的,B项与回避制度无关,D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涉及的是中心集权而非君主专制。答案C。
6.C 从材料明朝总督与巡抚仅为军事长官,不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可知明代地方官员是相互牵制的,这有利于加强中心政府对地方的把握。材料反映的是中心集权,不是君主专制,排解A项,B、D项均与题干主题无关。答案C。
7.B 本题考查古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依据所学学问,古希腊城邦的最大特点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治,再依据材料信息“自由和自治”、“依据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等可知应选择B。C、D是古希腊民主制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8.C 引文的意思是:公民皆为男性,他们是城邦生存和进展的打算力气。希腊属于奴隶社会时期,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不属于公民范围,因此排解B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没有体现雅典公民的权力。答案C。
9.D 材料中十个人或十万人的城邦都是不符合希腊的状况的,由于人太少或太多都不行,缘由在于希腊的国情。答案D。
10.D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材料中“不必僵硬地……”“他的这种打算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为主要信息,D是材料信息的精确     概括。答案D。
11.A 用排解法,B、C、D项都与罗马帝国或罗马法不符合。答案A。
12.C A过于确定,与材料信息不全都;B虽与材料相符,但没有体现作者的用意;材料的核心是“财产”,C正确体现了作者的用意;材料中没有涉及财产与自由的关系,D错。答案C。
13.(1)演化: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在边疆设立藩镇;元朝实行行省制。(5分)趋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心集权不断加强。(3分)
(2)汉初错误地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力力膨胀,威逼中心集权;(2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减弱了王国力力,加强了中心集权。(2分)唐朝中后期,统治腐败,军事举措失当,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威逼中心集权;(2分)藩镇割据是导致唐亡的重要缘由。(2分)
(3)弊端:官员迁转太快;(2分)中心集权下,地方缺乏独立进展的空间;(2分)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2分)
14.信息1: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3分)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进展。(3分)
信息2: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3分)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留意山川地理形势。(3分)
15.(1)相像之处:都是在制服了宽敞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2分)
不同:罗马帝国行省总督拥有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2分)元朝行省长官拥有军事、行政大权,但受中心政府节制。(2分)
(2)相像之处: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2分)主要区分: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2分)元朝法律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他们在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上都是不公正的。(2分)
(3)生疏: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2分)先进的制度对人类社会的进展具有推动作用;(2分)人类文明的进展具有多样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