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搅拌桩沉降计算.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搅拌桩沉降计算.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3/15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搅拌桩沉降计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搅拌桩沉降计算
[日期:2005-11-28]
来源:  作者:
[字体:大中小]
论文作者:冯益明

双层地基法即将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S等于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S1和桩端以下未处理土层的压缩变形S2[1]。
(1),复合模量法。将复合地基加固区增强体连同地基土看作一整体,采用置换率加权模量作为复合模量,复合模量也可以根据试验确定,并以此作为参数采用分层总和法求S1。
(2),应力修正法。根据桩土模量比求出桩土各自分担的荷载,忽略增强体的存在,用弹性理论求出土中应力,用分层总和法求出加固区土体的变形,并以此作为S1。
(3),桩身压缩量法。假定桩体不会产生刺入式变形,通过模量比求出桩承担的荷载,再假定桩侧摩阻力的分布形式,则可通过材料力学中求压杆变形的积分方法求出桩体的变形,将此作为S1。
(4)应变修正法。在实际应用中,先把加固区分层,计算每层末加固时土的竖向应变εv0。及应变折减系数Rp和Rc值,然后比较Rp和Rc值,取其中大值可得到复合地基竖向应变值εv=εv0max(Rp,Rc)。由每层的应变值可计算出每层的压缩量,累加各层的压缩量可得整个加固区的压缩量S1。
(5),经验值法。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值可根据上部荷载、桩长、桩身强度等按经验取10~30mm[1],或20~40mm[15]。
(6),叠加因子法。叠加因子方法最早由Poulos(1968年)提出,应用也较多,[16]中,作者根据Randolph和Wroth(1978年)对于压人土体中的柔性桩的荷载与位移关系提出桩体位移表达式,以及沉降与位移的半径关系即单桩沉降引起土体的位移场,从而得到桩间的相互叠加因子(相互作用因子)。通过叠加桩体在自身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其余桩体位移引起的附加位移从而计算加固区的沉降。这种方法公式虽然比较简单,但本人认为计算比较繁琐。
S2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应力扩散法。此法实际上地基规范中验算下卧层承载力的借用,即将复合地基视为双层地基,通过一应力扩散角简单的求得未加固区定面应力的数值,再按弹性理论法求得整个下卧层的应力分布,分层总和法求S2。
就这种方法而言,首先地基加固范围有限,一般仅在基础轮廓内设置深层搅拌桩加固土体,这与非均质地基坚硬土层无限大的假定是有区别的。实际应用中也有在基础外围加布一排搅拌桩,加大上层坚硬土层范围的例子。其次,在设计中比较难确定的是应力扩散角度的大小。
(2),等效实体法。即地基基础规范中群桩(刚性桩)沉降的计算方法。假设加固体四周受均布摩阻力,上部的压力扣除摩阻力后即得到未加固区定面应力的数值,再按弹性理论求得整个下卧层的应力分布,用分层总和法求S2。在这种模式中考虑了桩群体通过摩阻力将部分荷载扩散至假想实体基础范围以外,但此时土对桩的摩阻力q的确定存在这极大的不确定性,也限制了其应用。
(3),Mindlin-Geddes方法。按照模量比将上部荷载分配给桩土,假定桩侧摩阻力的分布形式,按Mindlin基本解积分求出桩对未加固区形成的应力分布;按弹性理论求得土分担的荷载对未加固区的应力,再与前面积分求得的未加固区应力叠加,以此应力按分层总和法求S2。
该法所得到的复合地基竖向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