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测绘学》教学大纲(BB005031)
学时:54 学分:3
理论学时:54 实验或讨论学时:单列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大纲执笔人: 梁勇大纲审定人:齐建国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利用测绘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使学生具有测绘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测绘数字化地形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工程建设服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宜安排学生在学完“画法几何与测量绘图”课之后开课,内容上注意与以上课程的衔接,并避免重复。该课程实践性强,应用性广,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课程。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测绘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的使用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3)掌握地形图成图原理和微机数字化成图方法,能使用全站仪测绘小范围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
4)了解先进的测绘仪器。
3、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设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传授给学生有关测绘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由于测绘学内容繁多,所以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一、测绘科学的任务及发展概况
测绘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发展方向
二、测绘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三、地面点位置的确定
地理坐标、大地坐标、高斯坐标
四、地球曲率对测绘工作的影响
距离、高差的影响
五、测绘的基本概念
测量的三个基本观测元素、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本章重点难点:地面点位置的确定、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见教材和教师教案。
第二章水准测量(8 学时)
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
高差计算公式
第二节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水准仪、水准尺、尺垫
第三节水准仪的基本操作
安置仪器、粗瞄、调焦、精确照准、读数 2
第四节普通水准测量
外业观测、内业计算
第五节四等水准测量
四步操作程序
第六节水准测量观测成果的内业计算
第七节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三项检验与校正方法
第八节水准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消减方法
第九节自动安平水准仪
本章重点难点: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四等水准测量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结合挂图讲述,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见教材和教师教案。
第三章角度测量(8 学时)
第一节角度测量的原理
水平角、竖直角
第二节光学经纬仪
基座、水平度盘、照准部
第三节经纬仪的基本操作
对中、整平、照准、读数
第四节水平角测量
测回法、方向观测法
第五节竖直角测量
第六节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六项检验与校正方法
第七节角度测量误差分析及消减办法
第八节全站仪及其使用
全站仪简介、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测角。
本章重点难点:角度测量的原理、水平角测量、全站仪及其使用。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结合挂图或投影仪讲述,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见教材和教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