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张莉娟
2012年3月18日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一、什么是安全感
二、培养安全感的方法
三、幼儿园入园如何适应
一、什么是安全感
心理学家把安全感称为人的心理免疫系统,良好的安全感是发展完整人格的基础。
我们看到身边人格状态平稳、性情温和、自信乐观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安全感良好的,而从容、自信、乐观也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
相反,安全感差的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常常充满戒备,不能正确评估自身的价值,一生的精力好像都在寻求外在的认同,因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也无法投入地发展自身能力。
一、什么是安全感
一般而言,当儿童拥有了安全感,他就敢接近别人,与人交往,并建立信任关系,从中体验到交往的快乐,而这会进一步增强儿童与人交往的意愿,提高他社交的能力;
反之,如果儿童对人缺乏安全感,那么他就不敢或不愿与别人进行交往。
从另外一种情况看,假如在与别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儿童的安全感遭到了破坏,那么,他的社交意愿也会遭到阻抑。
一、什么是安全感
马斯洛需要层次
一、什么是安全感
在0-3岁的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并对未来影响深远的就是——是否建立良好的心理安全感。特别是宝宝1岁半之前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时期。
那么,安全感从哪来呢?答案是:妈妈,安全感来自于婴儿和妈妈之间的依恋关系,在建立和妈妈之间良好的安全感之后,再扩大到环境。
二、培养安全感的方法
(一)1岁半以前提供充满爱心的、敏感的细心照顾
(二)陪伴但不干预孩子的活动
(三)纵容孩子的“破坏”行为
(四)请不要说这些破坏安全感的话
(五)每天多次说:妈妈(爸爸)爱你,多次拥抱孩子
(一)1岁半以前提供充满爱心的、敏感的细心照顾
当宝宝还没有出生时,妈妈的子宫让他们获得绝对的安全。胎儿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需要,妈妈就已经满足了他的这些需要。
当宝宝出生后,离开了那个温暖、安全、舒适的地方,于是开始寻求新的依恋。
很多观点认为刚出生的宝宝不应该多抱,这样会把宝宝抱娇气了,就总会让大人抱,这种观念实在是大错特错,我们的孩子无助地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这时最需要的就是妈妈温暖的怀抱,当他需要妈妈爱抚时,用哭泣来表达,这时如果得不到妈妈的温暖,这是多么残忍的心理伤害呢?
(一)1岁半以前提供充满爱心的、敏感的细心照顾
孩子1岁半以前,我们绝对应该给予最细致的照顾。
出生的前3个月,白天只要孩子醒着,基本都要和他进行眼神交流,告诉他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从日出到日落,进行亲子交流中,这个阶段非常短暂和幸福。
4个月以后,开始翻身,后来是爬行、然后是站立、接下来是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