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论肝性脑病患者护理-北京京科肝泰医院内部教材.ppt

格式:ppt   大小:475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肝性脑病患者护理-北京京科肝泰医院内部教材.ppt

上传人:yzhluyin9 2018/3/18 文件大小:4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肝性脑病患者护理-北京京科肝泰医院内部教材.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临床护理教研室
---北京京科肝泰医院内部教材---
《知识普及系列》
教学目标
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
理解肝性脑病的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
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了解肝性脑病的辅助检查
熟悉肝性脑病的处理要点及其护理诊断
掌握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
概念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也称为肝昏迷。
病因
大部分由各型肝硬化引起,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
原发性肝癌
重症病毒性和中毒性肝炎
长期的阻塞性黄疸
肝脓肿
门体分流术
诱因
常见诱因有:
1、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2、摄入过高的蛋白质饮食
3、大量排钾利尿和腹腔放液
4、感染
5、镇静催眠和麻醉药
6、便秘
7、低血糖等
氨中毒学说
正常情况下,血氨浓度稳定,一般不超过1mg/L,这依赖于血氨来源和去路之间的动态平衡。
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将氨转化为尿素是维持血氨来源与去路之间平衡的关键。当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尿素合成发生障碍,致使血氨水平升高;增高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主要干扰脑细胞的功能和代谢,从而引起脑功能障碍。
血氨来源
主要来源于肠道内含氮物质的分解。
各种消化液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
肠道细菌氨血氨肝脏

体外肾尿素鸟氨酸循环
尿素肠肝循环被尿素酶分解产氨。
氨的吸收增加
除产氨增多外,肠道中氨的吸收增加也可升高血氨水平。当肠道pH较低时,NH3与H+结合成不被吸收的NH4+而随粪便排出体外。实验证明,当结肠内环境pH降至 ,不但不再从肠腔吸收氨,反而可向肠道内排氨,此情况称为酸透析。反之,当肠道处于碱性环境时,肠道吸收氨增多,从而促进血氨浓度增高。
PH降低
NH3 + H+ NH4
PH升高
假神经递质学说
神经冲动的传导是通过递质来完成的。神经递质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性递质有5-羟色胺等。正常时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保持生理平衡。肝衰竭时食物中的芳香族氨基酸不能被肝清除而进入脑组织,经脑细胞作用形成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这些生物胺的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胶等正常神经递质结构相似,但其生理效应远较正常神经递质为弱,故称为假神经递质。当假神经递质被脑细胞摄取而取代正常递质时,神经传导发生障碍,兴奋冲动不能正常传至大脑皮质而产生抑制,出现意识障碍而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