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谈谈中小学生戏曲音乐教育的推广论文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戏曲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戏曲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结合学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戏曲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戏曲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地方戏曲作为乡土教材,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戏曲音乐的积极性,从基础音乐教育抓起。
我国的民族音乐十分丰富,除了大量的民歌外,还有历史悠久的戏曲音乐。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以唱歌为主,其知识体系基本上是西方音乐教育的翻版,这种状况抑制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文化观念一直未能在我国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材中得到体现。要使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必须树立将民族音乐做为我们学校音乐教育根本性基础的观念,扎根于自己的传统。离开根基去奢谈“发展”“现代化”,其结果只能是自我丧失,戏曲音乐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兴趣,因此,在中小学开展戏曲音乐教育势在必行。
中国戏曲音乐是在中国民族音乐百花园的土壤中繁衍发展起来的,它与古典歌曲、民歌等音乐门类不一样,共同创造出来的中国民族音乐。戏曲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地方色彩,是我国艺术瑰宝之一。中小学生学习一点戏曲音乐,可以整体提高自身艺术鉴赏力和生活品味。
戏曲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风格与色彩,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最高水准,是我国各门类音乐的集大成者。中国戏曲是世界上比较独特的艺术门类,尤其是戏曲音乐,形成了与世界,特别是欧洲音乐迥然不同的风格与色彩。
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乐器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其中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和伴唱等形式,是发展剧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的伴奏、过门和行弦起拖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武场所用的打击乐等则是渲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与戏曲结构的重要因素。
戏曲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汉代的民歌、百戏音乐等是发展的基础。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这种综合了戏剧、音乐、表演、杂技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集中的表现戏剧的内容,也是区分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一点戏曲音乐,可以培养他们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极大丰富自己的艺术知识。2002年,我国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标准》要求: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我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可见,戏曲是音乐教育中缺少的部分,但是小学推广戏曲音乐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在中小学校推广戏曲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
戏曲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有以下方面问题:
(一)师资缺乏基础薄弱
音乐等艺术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缺失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校,戏曲音乐课开设很少见,虽然近几年有所改观,但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还需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只有音乐课的基础工作做好了,像豫剧这样的传统音乐文化才能更好地普及。
(二)区域差异
我国的戏曲剧中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多达三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