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0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体会论文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
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急性并发症以心血管系统为主,而最常见的是低血压,其发病率高达50%~70%[1],可造成透析血流量不足,以致超滤困难,透析不充分,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在透析过程中凡是收缩压比透析前下降超过30mmHg或降至90mmHg以下,患者出现头晕、焦虑不安、胸部不适、出冷汗、恶心呕吐、心跳加快,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均为低血压。
低血压原因
心源性低血压:占总数20%。
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可激活补体,产生过敏性,毒性物质,对心血管功能有不良影响,并且补体激活可使粒细胞黏附于肺的血管内皮,影响肺气体交换可造成低氧血症,引起低血压[2]占总数5%。
血管收缩不良引起低血压:占总数30%。
血容量快速减少:血容量大量快速减少引起低血压,透析中血容量的维持有赖于组织间隙的水分到血管中再充盈。如果透析期间患者体质量增加过多,超滤速度相应加快,当超滤率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率易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3],均可引起低血压占总数45%。
2 临床观察
本组80%透析患者有症状,20%患者无明显症状,甚至血压降至较低危险水平。一次透析过程中可发生多次低血压,一般在透析3~4h发生,少数患者发生在上机时。
先兆症状打哈欠、便意、烦躁、腰酸背痛等。
典型症状恶心、呕吐、出冷汗、头晕、头胀、肌肉痉挛等。
其他症状胸闷、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神智淡漠视物模糊,严重时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等。
3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多巡视,对易发生低血压患者每30min测量一次,病情危重者,给予心电监护,发现异常,立即给予处理。
正确评估患者的干体重和脱水量透析前应全面评估患者体内的水钠潴留情况,透析期间,体质量增加不宜超过干体质量的4%~5%,对于心肺负荷过重者,易用序贯透析方法。有低血压倾向者,尽早避免在透析3h后进餐,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饮食做到
“质优量少”,并严格限制水钠的摄入量。
给足预冲液对于基础血压低,心功能不全或手术后患者,血透开始时应给予充足预冲液,以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序贯钠透析[4] 对于基础血压低,心功能不稳患者应选用高钠透析液,通常开始2~3h将钠离子调至140~160mmol/L,透析结束前1h,将钠离子调至正常水平,这样既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低血压,又可避免高钠透析引起口渴,而导致过多饮水,引起透析期间体质量增多。
低温透析机温调至35℃,可使平均动脉压与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总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减少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透析液温度由37℃降至35℃,可使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由44%降至34%[5]。
透析器使用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血仿膜、聚砜膜、聚丙烯膜透析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