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指引-四川标准化研究院.doc

格式:doc   大小:1,41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指引-四川标准化研究院.doc

上传人:dlmus1 2018/3/20 文件大小:1.3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指引-四川标准化研究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指南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发布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定义 1
4 组织管理 1
5 建设体系规划 2
6 验收办法与规则 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中共巴中市委办公室、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巴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指南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组织管理、建设体系规划、验收办法与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定义
新农村建设
旨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
新农村建设体系
巴山新居工程、经济发展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素质教育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医疗卫生工程、文化建设工程、人居环境工程、治安防控工程、组织建设工程。
组织管理
方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发展农村经济、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先进文化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乡和谐发展。
原则
尊重村民意愿原则
广泛发动、村民自愿。应做好农村居民的宣传动员工作,让农村居民切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使之有建设的主观意愿。
城乡统筹发展原则
以工促农、以城(镇)带乡。在考虑工业发展时,应兼顾考虑农业发展,以工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在考虑城市、小城镇发展时,应考虑对农村的辐射作用,以城市、城镇发展带动农村发展。
先规范后建设原则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应依据本标准做好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及农村小区建设规划。规划应考虑当前行政村实际,也应考虑发展趋势,规划出台后按规划分步实施。
分类指导原则
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引用本标准力求全面采用。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差异性,允许引用各方根据不同村、农户的实际,增添或删减某些要求,对标准要求一时难以达到的,可梯度实施。
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五改”、“五通”、“三建”,表述如下:
“五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屋;
“五通”: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宽带;
“三建”:建池、建园、建产业。
建设体系规划
经济发展工程
粮食生产
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作物基本种植面积;实施对农村田、水、路、林、树的综合治理工程,改造中低田土,提高耕地质量;实施稻田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
产业结构
应依据区域产业布局和各村实际,规划村级骨干产业,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构建村级产业支撑。应及时跟踪市场信息,适时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
科技应用
应健全县(区)、镇(乡)农业推广应用网络,培训农村科技应用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应用转化能力。应按照产业共生、要素整合、综合利用、生态环保的原则,发展循环农业。
农业、农村政策
实行对农村居民种粮补贴、良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健全完善对农村居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支持与保护机制。
农民工权益
应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增强为农民工的服务能力;落实农民工劳动合同、最低工资和工资保障金制度,解决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问题,杜绝压低或拖欠农民工工资;逐步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农民工子女上学;清理并消除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提高农业人口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
现代流通体系
应依托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拓展农产品推向市场的渠道;鼓励供销、商贸、邮政及其他投资主体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和农村消费品经营,建立新型营销体系。
基础设施工程
道路建设
实现到镇(乡)通沥青(水泥)路,到村通泥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