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消渴病防治 天津蓟县中医医院孙文武.ppt

格式:ppt   大小:534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消渴病防治 天津蓟县中医医院孙文武.ppt

上传人:luyinyzha 2018/3/20 文件大小:5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消渴病防治 天津蓟县中医医院孙文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消渴病
蓟县中医医院内二科孙文武
【概说】
一、概念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古代亦称“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
中华民族与消渴病进行斗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源流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 消瘅:又名“热瘅”,即“消渴病”。“消’指消耗津液而见消瘦,“瘅”指内热。肺消、膈消:指上消;消中:即中消。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认为内热为主要病机
源流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专立“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首先提出治疗方药。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上述辨证思维和用药方法,经2000多年临床验证,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主方,为糖尿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源流
唐朝王焘在公元752年写成的《》和《古今灵验》中记载“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已明确指出尿甜是消渴病的一个特征,同时又有多饮、多尿表现。这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描述完全一致。以服药后“得小便咸如常”为病恢复,说明当时以将小便有无甜味、服药后变化情况作为判断本病是否好转的标准。和西方医学相比较,我国古代医学更早地认识到消渴病患者尿中有糖,。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将其分为:
上消:渴而多饮
中消:消谷善饥
下消:渴而便数
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承王肯堂之说立有治法: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
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
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病因病机】
禀赋不足(阴虚体质)—内因
过食肥甘
醇酒厚味辛辣香燥
脾失健运
积热内蕴
化燥伤津
消谷耗液
忧郁恼怒
思虑过度
肝气郁结
郁久化火
消灼肺胃阴津
房室不节
劳欲过度
肾精亏损
虚火内生→上燔肺胃
固摄无权
消渴
【病因病机】
二、病机
,燥热偏胜。
,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阴虚燥热
、胃、肾,尤以肾
为关键。
,变证百出。
诊断
(一)病史:有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二)证候特征: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
(三)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初起可“三多”症状不著,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甚至昏迷厥脱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