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东亚货币合作——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下)论文
.. 三、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通过以上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论述,我们可以用最优货币区标准,从静态角度分析东亚各国参与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我们从以下5个方面来论述。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东亚各存在极大差异。从2003年的GDP绝对指标看,东亚衡。日本在东亚国家(地区)中是最高的,其GDP总量是约是中国大陆的3倍,是老挝的 2026倍,如表1所示。
从东亚和欧元区各国2003年的人均GDP看。东亚国家(地区)人均GDP的差异大,欧元区差异小..,欧元区国家人均GDP大部分在两万美元以上。东亚人均 GDP最高的日本与最低的柬埔寨相比,相差113倍,而欧元区人均GDP最高的卢森堡与最低的葡萄牙相比,。
现阶段东亚各国(地区)对生产要素流动性的限制比较多,即使是流动性最强的资本,其流动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这种限制被加强了,如1998年马来西亚曾一度恢复了资本管制,日本虽然资本项目是放开的,但其对外国资本投资本国公司的也有许多限制,中国等一些国家的资本项目还未放开。可见东亚短期内不可能全面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
除了资本的流动外,劳动力的流动在东亚各国(地区)间也受到限制,与欧盟已经基本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不同,东亚各国(地区)对人员的流动要求非常严格。虽然亚太经合组织及东盟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已有一定进展,但由于签订的协议对各国不具备法定约束力,因此东亚各国(地区)的生产要素流动程度不高。
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对外开放度都在100%以上,除了缅甸、老挝等外,其他东亚各国的经济开放度也较高。欧盟在1998年欧元启动前区内贸易总额占地区GDP的比重,出口为 %,进口为12%。而1998年东亚区域内贸易额占地区GDP的比重,%,%。%增加到2006年的55%。可见,东亚经济开放度是日益提高的。而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使各国对汇率的波动敏感。
产品来源于产业。而东亚各国(地区)产业结构表现出极大的悬殊,分布从高度农业化到高度现代化工业。部分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还很大,如老挝达到51%,柬埔寨为36%,还是典型的农业国家;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的比例已经非常小,如日本只有1%。产业结构的巨大差异也造成了成员国产品多样性方面的差别,除中国、日本、韩国等建有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外,东亚其他国家有的产品集中在农产品,有的集中在纺织品、电子产品等少数品种上,各国产品的分散程度较低。
伴随着金融国际化的浪潮,现阶段东亚各国(地区)的金融管制有所改进,有的国家已对外开放资本市场,东亚大部分国家(地区)的金融市场已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一部分,东京、香港、新加坡已经是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
但是,东亚的金融市场还存着许多不完善之处。如表3所示,区内投资大大滞后,2003年东亚区内的投资仅占东亚对外投资的5%。而2003年欧盟投资63%是在区内,北美自由贸易区16%的投资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