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克思原理实践报告
实践日期:2011年7月1日----2010年8月1日
实践的缘由与目的:
当我们走进了大学,就会发现我们距离工作也就不远了,因此工作也就成了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而在现今应聘就业中,大部分单位在招聘时都打出“有经验者优先”的旗号,可刚离开校园的我们最为缺乏的就是社会工作经验。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适应社会要求, 在大一结束后的暑假里我决定去亲身体验一下真正的社会。以下是我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实践过程:
首先是找工作。回想暑假找工作的那段时间真的很受挫折,因为我要经过多处地方的寻觅,才找到那份工作。不过静下心来想想,我之所以陷入那种境地,其实与我没有把握时机有关。因为在我临放假的几天,我都是顾着休息和等待消息,却没有主动去找工作,结果到了后来,条件差不多的地方都已经招满人了,我才开始行动。这正是与马克思哲学观点中,提出的“不失时机,促成飞跃”相吻合。它教会我们要把握时机,促成事情发展的成功。假如我们没有在条件充分时立刻抓紧机会,那么成功将会离我们而去。这也恰恰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我总想找份适合自己的暑假工作,这时候其实是在一种量变之中,但是光想却又没有实际的行动,结果还是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也就是说,还是找不到工作。面对这样的情景,我意识到了要改变。于是我开始四处的打听,最后由于幸运神的眷顾,我最终还是找到一份商场做临时收银员的工作。这也反映出,人一定要充分地主观能动性,当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冷静的分析问题的所在,并想出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不是轻易地放弃。至此,我的求职生涯才算告一段落。
紧接着就开始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份工作。第一天到商场报到心情是兴奋而忐忑的,兴奋自不必说,忐忑是因为我没有一点工作经验,也不熟悉商场的经营方式,更不必说收银员员的工作范围和要求。在经理简单介绍了我们要做的工作后,我们就换上工作服开工了。第一次工作是那么的陌生,但既然想要经验也就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反正凡事都有第一次。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又一次真实的摆在我面前:第一天我的业务效率慢得出奇!这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但我知道这时候退缩是没用的,只有努力去改变这个事实。第二天我努力提升自己的效率,我当时是那么激动,但在客人面前我还是克制住了。从此我信心大增,开始虚心向老收银员们请教经验,对自己的方式加以改善,慢慢地我的效率开始变快,不久也就慢慢的熟练和习惯的这种工作模式了。虽然到最后仍不能赶上老收银员的水平,但我对自己能做好这份工作有了坚定的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看法,这也是我这次工作得到的最大收获!
工作期间我也曾注意过老板的经营方式,但却不怎么认同。老板也跟我们谈起过他的经历。老板初中学历,初中毕业后就开始经商,他家本来也是做些小买卖,他离开校园后就跟着父亲的方式走,在商场租了个门面做服装生意。在做了七八年有了些积蓄后又开起了商场,直到现在。或许是思想意识的禁锢,他在乎的只是自己怎么想的而不太在乎顾客怎么想的,认为自己想的顾客都会喜欢。这时我想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正确的意识促进事务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务的发展。”它要求我们拥有正确的意识来对世界进行改造。用正确的意识知道我们的行动。于是我在平常与老板的平常交流中慢慢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建议老板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