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心脑血管病的防治.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脑血管病的防治.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22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脑血管病的防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心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7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的定义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营养心脏和脑的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冠心病可分为:隐形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
脑血管病:脑血栓(脑血栓、脑梗塞、腔梗)和脑出血。
心脑血管病发病特点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特点有“四高”和“三低”
“四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
发病率高:我国目前有高脂血症者近2亿,,冠心病患者1000万人。90%的老年人有动脉硬化。
致残率高:根据临床统计,一旦得了中风或心梗,高达75%的人留下不同程度地后遗症,其中40%的人生活不能自理。
死亡率高: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人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0%。
复发率高:心脑血管疾病1年内有一半以上病人将再次复发,3/4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三低”:“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
低知晓率:对我国中老年人群的调查显示,高血压的知晓率不足40%。
低控制率:很多中老年朋友很注意去医院体检,也指导自己血压、血脂不正常,但是因为没有症状而不去干预和治疗,或者在治疗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使一些小病逐渐演变成大病。在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不足30%。
低治疗达标率:这个低在“三低”中是最可惜的,因为患者也进行治疗了,但是由于用药不规范、随意停药,没有达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还以高血压为例,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达标率不足10%。
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发病机理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不良饮食****惯、吸烟酗酒、精神压力、肥胖、运动量少、微量元素缺乏(硒、铬)。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他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疾病,需要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他发生于青少年,发展与青中年,发病于中老年。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有两个: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指由于机体脂肪代谢异常,表现为血液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水平升高或下降。临床化验血脂一般包有四项,包括: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四项当中只有一项异常就成为血脂异常。
血脂的评价标准:不同的人血脂有不同的标准,化验单的标准值是针对正常人的,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血脂一定要控制到理想水平。
血管内皮损伤
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变得粗糙不平,血脂就容易从破损处沉积到血管内皮下,继而发生复杂的病理过程,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冠心病的早期症状
在劳累、情绪变化、包残疾寒冷时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律失常;睡眠中突然憋醒,伴心慌,需坐起来才能缓解;有的人长期出现阵发性左肩部疼痛,经制不愈。很多人把她误认为是肩周炎,但是肩周炎是持续性疼痛伴有抬胳膊受限,冠心病史阵发性疼痛,严重时向左手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