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且行且思 且思且行.doc.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且行且思 且思且行.doc.doc

上传人:spc2 2015/5/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且行且思 且思且行.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泰微课”专题研讨活动综述
2014年3月,泰州市教育局颁发了《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泰微课”建设的意见(泰电教【2014】7号),引发了本市教育界对“微课程”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领衔人张彪老师的带领下,也积极投身其中。数学课程是我们的传统课程,对于数学课程的研究目前是异彩纷呈,各式各样的研究现象充斥耳目,而“微课程”如同夏日里的一缕清风,让大家耳目一新。面对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大胆地拥抱并接受的同时,也进行着必要的探索和思考,现将工作室成员在历时4个月的研究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获作及时有效的梳理。
在触碰中了解“微课程”
5月12日工作室全体成员走进省泰中附属中学,参加“泰微课”资源评审培训会议,“微课程”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所谓“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全过程。它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制作简单实用等特点,非常适合网上学****br/>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微课程”应运而生,它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通过微课自主学****就像到超市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一样。这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私塾教学何其相似,只不过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面对的是孔子,他们受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在的学生面对的是各位优秀教师的影像,即“微课程”,它时空无限。两者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都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教师只是在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只不过后者比前者手段更先进,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
在研讨中内化“微课程”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名词刚刚闯进我们的视野,我们对微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个人层面上,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否有偏颇,课程定位是否准确,课程设计是否合理****题设计是否有效,这些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困惑。7月15日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
“泰微课”资源建设研讨会,研讨“泰微课”资源制作和评审工作。会后,张彪老师经常组织工作室成员针对“泰微课”资源建设,在QQ群中进行深入的研讨,在研讨中我们原本困惑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对微课程有了深入的认识。
1.“精”设计
微设计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与学的过程设计,作为整个微课程体系研发的第一个环节,如何确定课程主题,研究的问题来自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什么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并且找准切入点,切口要小,进行教学设计,有效解决学生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微课程设计陷于片断教学的瓶颈,才能让整个研究创作获得最佳效果。
2.“小”课堂
张一春教授准确而精辟地指出了微课的四微特点:“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微课虽只有3—5分钟,但它并不是从整节课的教学视频中截取一段,也不是像“碎片”那样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微课需要有一个宏观的设计和组织。在这次微课评审中,我们看到了有些微课是从优质课中截取相对完整的一个片断,这样也能基本解决某一个知识点的要求,但是,问题显得不集中,主题显得不突出。相对于传统的一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而言,微课的内容要求更加精准,问题更加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