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讲
全球气候特征及其
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
气候带的划分-天文气候带-气候学气候带
世界气候的成因分类
以气温指标,划分世界气候类型
以降水指标,划分世界气候类型
北半球大陆气候带和气候型分布模式
全球气候分布规律
纬向地带性
非纬向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同一纬度的高地,海拔越高带谱越完整
一、全球气候特征
10℃
18℃
世界7月份海平面气温分布图
世界气候的成因分类
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
热带型
亚热带型
温带型
亚寒带型
寒带型
气温指标
最冷月气温>16℃
最冷月气温0-16℃
最冷月<0℃、最热月> 19℃
最热月气温10℃左右
最热月气温<5℃
气温变化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终年严寒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从降水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年雨型
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2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冬雨稍多)
夏雨型
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或干旱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热带季风气候>1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地中海气候300-1000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250
北半球大陆气候带和气候型分布模式
全球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气候变化-波浪式演变-冷暖干湿交替
  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
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
19世纪以来,世界气温波动上升
地质时期:
曾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
距今约6亿年前的震旦纪大冰期;
距今约2—3亿年前的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
冰期到来时,地表平均气温降低 5℃, 大冰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间冰期。每两次冰期之间,大约是2-3亿年。
为什么有这样长的周期呢?
观点一:可能与造山运动有关系。
震旦纪大冰期产生在元古代末地壳运动以后;
石炭纪-二迭纪大冰期与海西运动相对应;
第四纪大冰期与喜马拉雅运动对应。
地质上的大造山运动,往往使地面起伏程度加大,全球变冷。因为山脉越高,引起大气的热机效率就越高,上升运动增强,云雨增多,反射率增大,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地表变冷。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