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探索.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探索.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3/24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探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探索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探索
一、引言
常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定位是:结合我校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特色,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能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等课程。实验环节有:基础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又具备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微电子技术等专业的相关知识,在薄膜制备、微电子工艺、电子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以及在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领域内就业的机会较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超过95%,学生最近在人才市场应聘的反馈信息说明,我校本专业的学生与其他院校同专业的学生相比,就业有一定竞争优势。另外,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在上升,近5年,共有37名学生考取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2011年、%、%%。
三、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教师专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主要体现在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仍然较低,教师专业结构较分散且偏物理,具有微电子或半导体领域研究背景的教师较少。原因就在于:(1)本专业属于热门专业,全国相关的企业众多,对高层次研究人员的需求较大,而培养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院校相对较少,研究生毕业的规模还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2)企业给出的薪酬待遇较之高校要高出不少,这也是造成引进不到具有专业背景教师的一个极重要原因。(3)近一半教师是从事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科背景相差很大,很难为专业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撑。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师的专业结构。
。物理学科在校内是属于弱势学科,不仅缺少高层次领军型的学术带头人,而且教师的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面临着科研经费少、科研设备缺、科研氛围不浓厚等问题,科研平台的建设也存在着巨大的压力。虽然近年来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实验设备,基本满足了本科学生专业实验、毕业论文和研究生科研的需要,但仍然面临与实际生产联系不紧密、设备利用率低、维护人员缺、维护经费少、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招生规模和培养方向与市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相成的辩证关系。教育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社会需求和市场调节的作用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重大和综合性的课题。在这方面存在着:(1)缺少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课程设置不规范,不是按需设课而是因人设课。(2)教材选择和讲授内容没有统一标准,仍然是因人而异。(3)课程知识讲授与实际生产联系不紧密,容易造成照本宣科的现象;(4)学生学****多以自我为中心,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