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2、基本线索:
形成(春秋战国)—确立(秦朝)—巩固(两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明清)
3、发展过程:
政治上:
(1)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2)秦朝(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①皇帝至高无上②中央: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③地方:郡县制
(3)西汉汉武帝的大一统: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5)明朝实行八股取土,加强君主专制。
(6)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思想文化上:
(1)战国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2)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科举制度:诞生(隋):完善(唐朝)僵化(明清):八股取士
目的:加强思想专制危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5)清朝:大兴文字狱
4、认识:
(1)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2)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