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高中语文《蜀道难.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语文《蜀道难.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25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语文《蜀道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蜀道难》赏析:在追求功名与寄情山水之间左右为难
    引言:参加工作快20年了,几乎年年都要讲一遍《蜀道难》。每次讲解,我和学生都会为“诗仙”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所折服。被“诗圣”杜甫评价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篇自然不同凡响,无怪乎已经古稀之年的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读《蜀道难》后,都赞叹道:“读未尽,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①,称呼他为“谪仙人”,它所具有的艺术成就和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关于它的主题,自从它问世以来就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以下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蜀》诗以“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蜀道山水景物的特点来写,展现了古老蜀道的峥嵘、高峻、奇险、逶迤的面貌,揭示了蜀道之难;诗人借此抒发了对友人的劝诫:“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其中融会着诗人对人生的感叹;诗人又以蜀地险要的特点和太平景象背后潜藏的危机,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②每次讲到这里,我总觉得很别扭,自己就感觉“牵强附会”,有点底气不足。给学生讲授后,学生也是似懂非懂。尤其是最后一点:“诗人又以蜀地险要的特点和太平景象背后潜藏的危机,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即使是好一点的学生也是不明所以,不少学生都表示:看不出来。
    我以为,《蜀》竭力写蜀道之难,多次劝“友人”“不如早还家”。意在写诗人几十年风雨仕途路的感受,其实质是借写蜀道之难之“实”抒仕途之艰难之“虚”,是作者放荡不羁的灵魂和黑暗***格格不入的真实记录。它抒发的情感是强烈的,表现的是诗人的内心的苦闷与挣扎。所以,这不是一首单纯的山水诗,而是一首抒发自己在追求功名与寄情山水之间左右为难的抒情诗。现在我试着来论述这个问题,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关于“西游”
    我们首先明确一下“西游”(《蜀》云:“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的概念。前人****惯上把自秦去蜀称为“西游”。那么这里的“西游”,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李白在四川长大,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他只是从古诗文和别人的言语中知道“从秦到蜀”难,因为还没有到过长安。作为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有远大抱负的天才少年,到长安,把自己的才华卖于帝王家,也许是最好的归宿,也许他已经憧憬了许多年。二十多年过去了,李白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游遍天下了,已经名满天下了,长安还没有动静,还不来邀请入朝为官,自己还是一事无成。你想,他会关心“从秦到蜀”难走吗?他分明是在说“从蜀到秦”真难走啊,我已经走了几十年了,还没有看到一丁点希望。况且诗中说“不与秦塞通人烟”,“秦”应该就是皇帝,应该就是功名。所以,“西游”就是求取功名,这一点可以从他同时期的几首诗歌中得到佐证。“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③和“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时归”④中的“西入”和“西行”与《蜀》中的“西游”应该是一个概念。那次西行,诗人秋天的时候从南陵启程,到长安后供奉翰林。李白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