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金川西五年规划草案1.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川西五年规划草案1.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3/26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川西五年规划草案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金川西村三年规划草案
为了加快本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立足本村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工程,本村经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会议,挖掘了川西村的资源优势,探讨了金川西村的发展方向,制定了金川西村以旅游业为主线的五年的发展计划。
基本村情:
金川西村位于永昌县城以北12公里处,东至金川峡水库下游三道湾,与河西堡镇韩家峡村接壤;西靠圣容寺上游泉溪与红山窑乡毛卜喇村交界;南北倚山,皆为龙首山系南支脉,整个地形成东西狭长型,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40户,总人口802人,人员构成状况为偏老龄化,全村耕地总面积1577亩,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两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00亩。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于上游不断打井抽取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使金川西村赖以生存的泉水日益干涸,由于农业缺水几乎没有收入,迫使全村的青壮劳力外出打工谋生,留守人口基本是些老弱病残者靠养殖生存。
为了合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2002年至2003年,村干部借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动员群众将大面积耕地退耕还林,让村民们享受到一些优惠政策,增加家庭收入,但事与愿违,由于缺水灌溉不足,大批树木死亡,为此林业部门逐年将树林失败面积的补助取消,故而金川西村成了全县闻名的贫困村。
虽然是贫困村,但金川西人的志不穷。近几年借助上级政府和机关部门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营造农田护林180亩,建成村级办公活动场所1处,完成全村渠道建设12公里,扶持发展舍饲养殖圈舍8户,为川西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资源优势分析
,这里最早在41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生存,今金川峡水库南岸天台山庙址遗存有大批新石器是的墓葬,曾出土石器、陶器、骨器等珍贵文物。汉代以来,该地开始有行政建置,改游牧为农耕,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明初,中原人口大举西迁突边,加快了该地人口和农业发展。
上世纪50年代末期,由于修建金川峡水库,金川西人口有过多次大迁移,迁出人口约占现有人口的一半。
:原建于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始名瑞像寺。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53年),丹阳僧人刘萨诃前往天竺观佛遗迹,行至于此,面北顶礼,弟子怪问为何而拜,刘萨诃预言:
“御谷山他日开山,必有佛陀宝像显现,乱世像必缺首,世平则身首合一”。至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某日,猛雷乍响,山崩地裂,御谷山开,果显佛陀宝像无首;又至北周时宝像身首合一,始造寺;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驾临此寺,改名“感通寺”;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三藏法师从印度取经归途曾小住此寺,言僧众数千,香火鼎盛,中唐时改名圣容寺至今。原有庙宇毁于1953年,现已修复。
:是永昌乃至全省最早的古塔建筑,,七级,中空,砖结构,塔内原有木梯通上,并有壁画,皆毁于火,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属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
:顺花大门石刻旁长城向西上2公里,即至圣容寺,沿路长城毁损严重,而距圣容寺以西的长城形制规正,女儿墙、墩院、旗墩等俱存。此段长城始建于汉代,明代补修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横刻六行文字,第一行为八思八文,第二行为回鹘(gu)文,第三行为西夏文,第四行为汉文,第五行为梵文,最下行是藏文,统称西夏六体文字,内容是佛教六字真言:
“唵(an)嘛(ma)呢(ni)叭(bei)咪(mi)哞(hong)”,此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距圣容寺西1公里处有高昌王墓,高昌王名纽林的斤(亦都护),是历史上高昌国世袭国号,纽林的斤在元武宗年间(公元1308---1311年)镇守河西永昌,仁宗延佑五年(公元1318年11月21日)死,有碑“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虞集奉召撰文,碑现存武威文物馆,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褐色砂崖上刻以一长排塔形佛龛,长约50米,塔约60座,据有关专家考证,为僧伽藏瘗骨灰之所,塔群中有一方窑,可容数人起坐。此处石刻始凿于元代,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圣容寺以西500米处,长城北濠,有数座土包,俗称和尚坟,内皆窑藏泥制小佛塔,颇具佛教文化神秘特征。
我村可借国家旅游业的发展之风,依靠这些强大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自然景观
:峡谷长约3公里,西侧山色不同,或黛青、或乳白、或绛紫、山形各异,山崖上巨石突悬,状若百兽,或威猛如狮、或温驯似兔、或蹲踞、或卧伏、或怒、或嬉、千姿百态,呼之欲出。此处肖行异石,是亿万年前地球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