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导入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文综之家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学习目标:
课前检测
仓( )
,南宋词人。字,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派代表词人,著有《》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壮志未酬。
古诗词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表现手法入手,把握情感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表明题材,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一看题目
二、自主学习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对金屈辱求和,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关键词:爱国词人主张北伐壮志未酬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o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英雄无觅
(英雄业绩)
(精锐部队)
(草率)
(落得)
(不堪,哪堪)
三、晓内容,明词义
解释下列词语
(普通)
(寻找)
诵读感知,体味风格
齐声诵读
思考:作为豪放词,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词最大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