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慢性乙肝治疗指南.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慢性乙肝治疗指南.doc

上传人:yuzonghong1 2018/3/26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慢性乙肝治疗指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慢性乙肝治疗指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最新版发布
时间:2011/01/02 10:22 来源::长沙方泰肝病医院浏览:171次
关键词:乙肝防治指南乙肝治疗指南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如何正确治疗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为“小三阳”,48157名乙肝战士只选她!奥运冠军助阵健康公益,力挺方泰医院肝病治疗无效,问题出在哪里?临床治疗误区助长肝炎病毒的毒性治疗病毒性肝炎,关键需科学辨证施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发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最新版,对2005年《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进行全面更新。……
慢性乙肝治疗指南2010-《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最新版更新发布
2010年12月10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最新版,对2005年国内首个《慢性乙肝防治指南》进行全面更新。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反复修改,2010年12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发布。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最新版的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指出,由于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有限、治疗不够规范、患者依从性差、医保覆盖率低、患者平均收入低(80%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等原因,使得国内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比例很低,仅为24%。
: 长沙方泰肝病医院(链接地址详文参考:an/yiganzhiliao/20**********.html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2010年12月10日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cDNA半寿(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HBV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10-12]。
二、流行病学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3, 14]。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 %[15, 1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7]。
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14]。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Ⅲ)。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产) 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Ⅰ),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