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现代家庭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他们生活在一个幸运但不幸福的环境,高楼大厦取代平房甚至于茅草屋,孤独的孩子就像玻璃墙里的苍蝇,看得见光亮,却看不到希望,丰富的物质营养与匮乏的群体活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他们的心灵承受着巨大压力,肩上承载着太多太多的重托和期待,延续着前辈太多太多的未曾实现的理想和梦想,而最终手段只有一个:读书、读书、再读书→考试→拿高分。
他们浸泡在祖辈、父辈、师长的多重关爱中,却被赋予那么多的不信任,生活在说教代替着教育、管教代替着管理、灌输代替着启发的氛围之中。
简简短短的几句话就已基本概括了生活在现在家庭中的孩子所面临的现状。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面对渴求优质教育的现代家庭,面对现代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日益独立和智慧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好老师呢?我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谈谈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商榷。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自身的素养;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学生所需的修养。
新一代的学生无论在知识面、社会认知水平、个人胆识、交往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已经迥异从前。这就赋予了现代教育所迫切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趣幽默的老师。又有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的“一桶水”必须是满的。教师给学生的水还必须是高品质的,是教师将优秀文化传统加工、浓缩、精华的“可口可乐”。还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
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从以上的话语中,不难得知,高素质高能力的要求也迫使教师一专多能,具备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做到“博专结合、博中求专”。为此,具有渊博的知识已成为教师的首要条件。
“德者,师之帅也。”任何一个教师要想在学生中建立崇高的威信,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正直、诚恳、公正的人。真心待人,诚心帮人,公平待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亲切关怀。因为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教师的人格和道德的力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良好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但树立了自身的威信,更为学生做出了表率,履行了教师“道德引路人,品行示范者”的责任。
王蒙说:“一个事无巨细都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