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学科门类:工学
二级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代码:080605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本科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
1、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中,掌握坚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2、在计算机的工程实践和应用方面受过良好训练,能适应计算机飞速发展。
3、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英文)运用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5、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修业年限:4年
五、毕业规定及授予学位
全学程采用学年学分制,学生在规定年限内,必须修满165学分,其中通识课程54学分,专业类90学分,实践类12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并达到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要求的,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七、主要课程
计算机导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普通物理、电工基础、电子电路、概率统计、操作系统、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维护维修技术、电子商务、网页网站等
。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为21周。
九、主要专业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组成原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电脑组装实训、软件维护实训、图形图像实训、电工实验、数电、模电实验等。
十、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1、四年教学全程时间分配及安排(见表1)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及学时比例(见表2)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见表3)
表1 四年教学全程时间分配及安排表【单位:周】
学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合计
备注
课堂教学
16
18
18
18
18
18
16
0
122
复习考试
1
1
1
1
1
1
1
7
入学教育
3
3
单位:天
军事教育
2
2
公益劳动
﹡
﹡
﹡
﹡
﹡
(1)
专业见习
1
1
专业实习
6
6
毕业论文
8
8
就业指导
1
1
2
社会实践
﹡
﹡
﹡
﹡
﹡
假期进行
机动
2
1
2
1
2
1
2
4
15
教学周数
21
20
21
20
21
20
21
19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