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论重庆大足石刻历史变化遗迹开发及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重庆大足石刻历史变化遗迹开发及对策.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30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重庆大足石刻历史变化遗迹开发及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重庆大足石刻历史变化遗迹开发及对策
大足石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隶属昌州。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县。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 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年间仅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这两处初、中唐造像总共不过20龛。直到公元885年昌州迁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大兴。大足石刻经过唐宋两代几百年的修建,一直到今天,大足石刻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从地理位置上看大足石刻位于大足县境内,
大足石刻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大足石刻的保护与开发
保护与开发,这是一个恒久的主题,是每一个历史遗迹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国内旅游事业的告高速发展,我们国家对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开发这一恒久的矛盾日益凸现。要选择一条合理利用与保护遗产的成功之路,确立保护第一的指导思想有为迫切,一定要防止过度开发。
遗产资源要永久保存,永久利用,就必须严格保护,控制使用。而当前不容回避的首要问题就是遗产资源的管理体制。以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益为第一目标的文物部门和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旅游部门之间不同的产业定位,决定了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矛盾。要保护就会影响开发,要开发也会影响保护。这就是困扰我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像大足石刻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开发之间肯定存在矛盾。对于文物而言,保护和抢救是第一位的。但保护就需要资金的注入,所以这里面存在一个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问题。引用文物保护专家黎方银的话说:“增加旅游收入一方面可以满足大足县财政的急需,一方面也能解决维修保护费用的需求。根据测算,大足石刻每天接待5000人才达到基本饱和,而去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仅为40万人,所以还没有达到给石刻带来损害的零界点。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平衡点”。
围绕石刻做文章
相信这样的话语人们耳熟能详,国内世界遗产地的各级官员们,最希望的或许就是利用好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招揽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为所在地带来大把大把的钞票,来者当然多多益善。大足石刻正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它是中国西部这座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唯一的一处世界遗产。这里被誉为“石刻之乡”,其辖区内32个乡镇中有28个有石刻造像,全境内雕像5万余身,距今千余年历史,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三年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足石刻是大足的第一品牌,它是大足县可以籍以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增加财政收入的一大支柱。
大足石刻是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和石篆山等五处摩崖石刻造像为代表,其中对外开放的仅有宝顶山和北山两处。游客参观最多的是宝顶山,按当地解说员的说法,北山和宝顶山的游客比为1:12,所以大足石刻的游客以及旅游收入一般以宝顶山的门票和解说收入统计为准。
根据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提供的数据显示,这一原本藏在深闺的石刻精品如今吸引的游客在逐年增多。1999年,石刻旅游收入约为1008万;2000年,这项收入为1280万;2001年为1600多万;2003年,这项收入以达到2072多万,比三年前翻了一番。所以一定要围绕它做好旅游业这篇大文章。有了资金这对大足石刻遗迹的保护就有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