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8体育用品:逐鹿渠道谁称霸
时间:2007-12-04 11:47 文字选择:大中小来源: 搜巡鞋网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各大体育用品品牌将会加大争夺零售渠道的力度。由于商业资源的有限性,这场新的渠道争夺战将会越演越烈。对于体育用品品牌来说,拥有畅通、可靠的销售渠道,已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所在。
家住广州石牌的陈先生非常喜爱体育类休闲服饰,除了上班时间,平时的着装通常都是一套运动服,一双运动鞋。每次购物他通常都喜欢去大型商场的运动用品专区或者开在繁华商业街的专卖店。前不久,出差半年的他从外地回来,突然发现,就在自家小区外不到400米的商业街,短短半年时间就开了七八家体育用品专卖店,而且还有一家运动用品专卖场。这让陈先生感到很惊奇,一方面是感觉体育用品的营销已经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越来越深入自己身边。另一方面他又觉得疑惑,都是同一个品牌,代理商怎么会无聊到面对面开两家专卖店?
殊不知,陈先生看到的只是表象,同一品牌面对面开的两家专卖店可能是同一代理商的杰作,却更可能是两大代理商的生死争夺。这种情形在近来还会随着奥运会的到来而更为明显。品牌比拼靠的是形象,市场争夺则依赖渠道的建设,体育用品品牌这种“攻城略地”式的发展,让渠道商也进入了激烈的争战。
代理商争抢势力范围
据哈佛商学院200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耐克、阿迪达斯和李宁三大品牌各占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份额的16%左右,其他一二十家国际品牌合约10%左右,安踏、双星等国内品牌仅占10%以下。从品牌的增长速度来看,耐克正在以每年近500家新店的速度进行扩张,计划到2008年将由目前的2500家中国门店扩张到3400家;阿迪达斯则在中国拥有2800家门店,并决心到2008年使店铺数达到4000家,到2010年将进一步扩大到5000家。同时其收购的锐步也以年增200~250家门店的速度扩张,预计到2010年阿迪达斯在中国的销售总额会达到10亿欧元。
可以说,实力雄厚的国际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彪马、锐步、匡威、背靠背在高端市场呼风唤雨,拥有高度的品牌认知度和大批忠实的消费群,基本上垄断了我国运动用品一线市场,其占据的市场份额,远远高于国内品牌。正是这巨大的利润使得渠道商纷纷争抢国际品牌的代理权。
能获得国际品牌代理权的通常都是一些实力雄厚的代理商,背靠背在国内及澳门的全部权益已被中国动向收购,匡威则由昆山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独揽了全国代理权。当然,除了这些国际二线品牌,对耐克和阿迪达斯代理权的争夺才是代理商的重头戏。
此前,耐克和阿迪达斯的代理权通常以省市、地区为单位,各个地区都拥有体育用品零售的“土地主”。云南的奥隆世博、湖北的东之杰这样的体育用品连锁商,在云南、湖北当地就是这个行业里的“云南王”、“湖北王”。在云南,奥隆世博控制了耐克60%、阿迪达斯80%、李宁90%的销售额。如果运动品牌要进入云南,就必须跟奥隆世博做生意。眼下,奥隆世博还在迅速扩张,它已经打开贵州和广西的市场版图。
也有不满足于只做“土地主”的。2006年4月,深圳的龙浩、四川的劲浪、浙江的锐力、沈阳的鹏达联合组建了“领跑体育”。整合后的“领跑”,不仅有之前保留的地缘优势,年销售额也突破20亿元的规模。前不久,领跑体育第四座运动城――虎门领跑体育运动城在东莞市虎门镇步行街盛大开业。运动城包含了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内的各大品牌。
运动城是最近几年才热起来的,这种零售模式的好处在于创造了一种集合效应,使得消费者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随着运动城的兴起,体育用品零售四大巨头当仁不让地站到了市场第一线,包2007年5月在香港上市的百丽国际旗下的滔搏体育、世界最大运动鞋生产商台湾宝成集团旗下的胜道体育(原名互动体育)、2007年10月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动向以及领跑体育。这些大型渠道商不仅代理某一个或数个品牌,帮助他们开专卖店,而且自建运动卖场,竞争非常激烈。
各品牌自身的扩张加上体育用品零售巨头的联合运作,一时间全国的一二线城市体育用品销售的“圈地运动”激烈而精彩。按百丽的招股书,百丽上市募集的过百亿港元资金,约有1/4将用于开设新店,包括提高一级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在二三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计划每年新开1000家新店(包括女鞋和运动鞋),其中也包括建立更多的零售运动商城。而台湾宝成集团总裁蔡其瑞与执行总经理蔡乃峰不久前也曾公开表示,将整合大陆各地零售店,将到2008年底的开店目标大幅调整为3000至4000家,争取成为全世界体育用品最大连锁渠道,且不排除未来在香港或上海申请上市。
      中国动向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秦大中早前透露,中国动向2007年计划将分销网络拓展至1800家,其中下半年开店300家。合并不久的领跑体育虽然还没有坚定的逐鹿中原的野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