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财会知识讲义
一、会计原理
1、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配比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谨慎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4、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5、帐户
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帐簿中设立的户头,它是用来归类反映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手段。设置帐户是一种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信息要借助于帐户才能进行记录、整理和汇总,以便会计期末据以编制会计报表。
6、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流量
二、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编制。
(一)、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时间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半年度、季度、月度又称为中期财务会计报告。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
①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③财务情况说明书——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文字说明
(三)、会计报表的组成
资产负债表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现金流量表
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
基本情况表
其他有关附表
(四)、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上述定义中值得关注的:一是“某一特定日期”表明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信息,有人将其称之为“快照”;二是本表主要揭示企业的“身体状况”即财务状况。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某一日期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以及结构,表明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以及未来需要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情况,表明投资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资产负债表还能够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我国资产负债表按帐户式反映,即资产负债表分为左方和右方,左方列示资产各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
通过帐户式资产负债表,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达到资产负债表左方和右方平衡。同时,资产负债表还提供年初数和期末数的比较资料。
3、资产项目分析
1)对资产总额进行分析。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其本质特征是通过生产经营来盈利。而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一定数额的资产总额往往是某些市场或业务的“准入证”。
2)对资产流动性进行分析。资产的流动性是衡量其质量的一把重要尺子。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企业资产变换为现金的速度,是资产的一个重要特性。能迅速变换为现金的资产,其流动性强,不能或不准备变换为现金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