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此中医非彼中医论文
.freel2偏高的状况持续存在,以此作为超发货币的解释。不过,上图非常清楚地向我们陈述了中国和其他国家货币和经济体量的对比情况。尽管各国经济由货币推动的上升趋势都较为明显,但是M2/GDP的上升速度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处于高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和巴西,而澳大利亚、欧洲、印度和美国则相对上升缓慢。
图1告诉我们这样几个事实: 是近十来年各个国家都在使用货币扩张的手段,和自身的经济体量相比,货币的超发现象都较为明显,那么全球货币存量的上升是一个逐步累积和加剧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的延续从目前看来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二是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相比,货币推动经济的力量更加明显超过经济体量,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非常手段挽救经济所采取的大量货币投放导致这种格局愈发突出,曲线上升的斜率十分陡峭,这跟其他稳格局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货币存量溢出问题较其他国家要严重得多。这也是存量货币发酵效应体现在很多领域的结果。
三是滥发货币的美稳,这个现象该如何解释,是美国超发的货币都流到别的国家去了还是它庞大的衍生品市场吸纳了呢?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只是从对比美国和其他国家的M2/GDP比重来看,美国的状况要稳定和安全得多。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存量货币的溢出效应是必然的,这是全球范围内共存的问题,这对于A股的资金供应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也是潜在和客观的。尽管浮脉没有出现,我们认为是夏天还没有到来,存量货币沉积一段时间过后,脉象会显露出热度来,为此,我们认为2011年存量货币对股市构成较好的支撑因素,市场要出现深跌的可能性较小。由外至里有时间和环境的问题
存量货币发酵的力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央行前期大量的货币投放导致的后续效应,另一个是热钱涌入导致的货币被动投放。超量的货币供应就像水龙头,只要拧开了,水从管子的一头进去,就一定会以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形式从管子的另一头流出来。二战后被凯恩斯主义长期影响的美国和英国均被弗里德曼不幸言中,受害最深的英国,其通胀率在1970年代节节攀高,%。
但是中国这么多超发货币并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CPl尽管在持续上涨但仍然维持在温和的状态,该如何来理解货币超发和通胀之间联系并不密切的现状?这并不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铁律在中国的失灵,而是央行的调控,或者简言之就是修建了一个
“货币水库”,从经济体中抽出并暂时蓄住了经年超发的货币洪流,这也就是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的“池子”吧。当然,近期关于“池子”的讨论和猜想已经蔓延广泛,行长的解释并没有让市场的看法清晰起来。
之所以存款准备金和公开市场操作被作为经常性的工具使用,是因为“蓄洪”的必要、通过它们来传导,承担着传递央行货币政策意图的重担。但是,央行从公开市场回笼资金可谓困难重重,既不想抬高货币市场利率而加重市场升息预期,又面临着大量回笼过剩流动性的艰难任务,在一定意义上,这个手段的使用已经受到制约,央行难以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所以,要想继续通过数量手段来实施池子水位的控制,恐怕央行的难度是越来越高了,水满溢出的结果必然是流动性的长期泛滥。
在谈及发酵环境的问题时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土地的“吸金”问题。近年来伴随着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