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56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lizhencai0920 2018/4/2 文件大小:1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数字校园建设”
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所在学校基本概况…………………………………………………1
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2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项目建设目的……………………………………………………………2
项目建设的意义…………………………………………………………4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我校省级示范中学,信息化基础较好…………………………………5
一支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教师队伍………………………………………6
校领导对“数字校园”建设高度重视…………………………………6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原则
建设目标…………………………………………………………………6
总体思路…………………………………………………………………7
主要原则…………………………………………………………………7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
系统总体结构……………………………………………………………9
建设内容及实现的主要功能……………………………………………10
第六章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17
制度保障…………………………………………………………………18
资金保障…………………………………………………………………18
人才保障…………………………………………………………………18
第七章实施计划
“数字校园”项目实施计划表…………………………………………19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20
资金来源…………………………………………………………………20
第九章项目建设的预期效益
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21
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21
有利于新教学方法的探索………………………………………………21
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水平…………………………………………21
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22
有利于学校与家长、社会之间的沟通…………………………………22
向周边辐射,带动兄弟学校的发展……………………………………22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所在学校基本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1990年,率先开设信息技术课,是宿州市开设信息技术课最早的学校之一,在信息化建设中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建用并举”的16字方针,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研究与信息化逐步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年我校完成了校园网一期工程,实现了办公室、教师宿舍的互通互联。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紧紧围绕教学和科研两大核心任务,秉承传统,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求实、求是、求精,创新、创造、创业”的校园精神,让全国了解**小学,让**小学走向世界,拟建设花园式、数字化**小学,实现“五个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备课、教学的方式及过程,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无纸化”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和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使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方便地查询相关资料,在短时间内根据学生的需要优化各种信息,设计科学的、艺术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改变了过去备课中由于时间、资料、信息等的制约,往往得不到最新的、最广泛的资料,致使备出来的课大多静态、枯燥。同时,它的再创造性,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差异,直接修改教案,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创新。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的融合
学****活动是整个学校活动的主体,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生的学****活动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生学****的融合,指的是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学****方式,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协作式的学****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外部刺激,这种刺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热情。同时,计算机网络的便利性、广泛性为学生学****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题,建立互动学****小组,达到人机交互的双向、多向互动,形成学生自主学****的方式。同时网络学****方式的实施,实现了学生小组合作学****锻炼了学生对现代媒体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