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编号:JXZ2012002
鹤岗市兴资煤矿
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采区:主井右片+115—+122m标高
工作面编号:7#层四区
编制人:
矿长:
施工负责人:
施工单位:掘进队
技术负责人:
编制日期:2012年3月25日
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通风队长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第一节概述 3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3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3
第二节煤( 岩) 层赋存特征 4
煤(岩)层柱状图 5
第三节地质构造 6
第四节水文地质 6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6
第一节巷道布置 6
第二节支护设计 6
巷道支护断面图 7
附图3:临时支护平面图、断面图 8
第四章施工工艺 9
第一节施工方法 9
第二节凿岩方式 9
第三节爆破作业 9
炮眼布置三视图及装药结构示意图 10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 11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11
第五章生产系统 11
第一节一通三防 11
第二节压风 13
第三节综合防尘 13
第四节防灭火 14
第五节安全检测系统 14
第六节供电系统 15
附图8:供电系统图 16
第七节排水系统 17
第八节运输系统 17
第九节照明、通讯和信号 17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7
第一节劳动组织 17
劳动组织循环图表 18
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9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19
第一节“一通三防”管理 19
第二节顶板 22
第三节爆破 23
第四节防治水 25
第五节机电 25
第六节运输 28
第七节超前钻探 28
第八节贯通 29
第九节其它 30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2
第一节灾害预防 32
(一) 预防瓦斯措施 32
(二) 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措施 33
(三) 防止自燃发火措施 33
第二节灾害事故中的自救与互救 33
(一) 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的自救与互救 33
(二) 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 34
(三) 矿井火灾事故的自救与互救 34
(四) 矿井透水事故的自救与互救 35
(五) 冒顶事故的自救与互救 36
第三节避灾路线 36
剖面图
采掘工程平面图
井上下对照图
通风系统图
避灾路线图
消防火灌浆及管路系统图
作业规程贯彻记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是主井正下7#层四区工作面入风巷、回风巷、切眼等回采系统巷道。
二、掘进的目的及用途
掘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7#层四区回采工作面的生产、通风、运煤、行人、设备、管线敷设的需要。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巷道设计长度:
服务年限:⑴、入风巷工程量:65m。服务年限:5个月
⑵、回风巷工程量:75m。服务年限:5个月
⑶、切眼工程量:28m。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1、待掘巷道地面无建筑物、无积水、无铁路、无高压线,多为山地,地势东高西低,与地面垂深90—94m。对井下采掘无影响。
2、井下位于矿井边界H、G拐点处,待掘区段右部为本矿井现生产的7#层采煤工作面。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表一)
水平名称
主井右片
采区名称
7#层四区
地面标高
+210-+214m
井下标高
+115-+122m
地面的相对位置及建筑物
待掘巷道地面无建筑物、无积水、无铁路、无高压线、多为山地,地势东高西低。
井下位置及掘进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井下位置位于矿井边界H、G拐点以内,待掘区段右部为本矿井现生产的7#层采煤工作面。
井下位置及与四邻关系
本层下8—9m是8#层。左部为F19断层。右部为本矿现生产的采煤工作面。
走向长度(m)
65
倾向长(m)
28
面积(m2)
1820
第二节煤( 岩) 层赋存特征
一、煤(岩)层产状、赋存、厚度、构造、层间距
1、本工作面开采的为7#层,该区段煤层赋存基本较稳定,呈背斜构造,层理节理较发育。~,煤层结构复杂,—,~。煤层普氏系数(f)中硬。
2、本煤层顶板为黑灰色中砂岩,—,中硬。老顶为灰白色粗砂岩,坚硬。底板为灰色细砂岩,—,中硬。
3、底板下8-9m为8#层。8#层底板下15—30m为9#层,-。
二、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
本矿井瓦斯等级在2010年经过市、区局鉴定,确定为低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