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复习提纲
考点聚焦
呈现形式
知识结构
对应训练
方法提示
考点聚焦
.
、焦距和主光轴.
.
、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
、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中考复习之光的折射
作者
利志志
呈现形式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是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最好物理模型。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作图题中经常出现,特别是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路图,同时,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仍是这部分考试的重点。
知识结构
一、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河水变“浅”,游泳者看岸边的灯“变高”等。
二、光的折射规律: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应用:
:(1)凸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1)照相机;(2)幻灯机;(3)放大镜。
:(1)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凹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3)近视眼的矫正。
方法提示
:(1)
当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般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2)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3)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和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4)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对应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5)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例题1】一束光线在水与空气的界面发生了折射,四位同学画出了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应将每幅光路图与光的折射规律进行逐条对照,符合折射规律即为正确。必须注意以法线为基准确定好入射角和折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故A不正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分居法线两侧,故B不正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故C不正确,答案:D
图1
方法提示
:
(1)与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通过焦点。(2)通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3)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为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例题2】完成如图2所示的光路图。
【解析】在完成光路图的练习或考试中。重点要看是什么光学元件,然后再看缺少什么光线。A、B两图凸透镜,缺少折射光线;C、D两图是凹透镜,缺少入射光线。A图中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B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的焦点上;C图中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且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上,所以入射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射入的;D图中折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可知入射光线是会聚射入凹透镜的,且入射光线的延长线交于主光轴的焦点上。本题作图如图3所示,解答该题时要牢记三条特殊光线的性质,是作图的关键。
图2
图3
方法提示
(1)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2)实验时可由大于2倍焦距之外开始,逐渐向凸透镜靠拢,逐一完成各项实验步骤。
【例题3】有A、B、C三只凸透镜,将这三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当保持各透镜到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时,得到的实验记录如表:由此可知A、B、C三只凸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fB>fC B. fC >fA>fB, C. fA<fB<fC D. fB>fC>fA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采用两种方法求解:一种是几何作图法方法,比较形象直观地求解;另一种采用数字推理的方法求解。根据A、B、C成像情况,以及已知三种情况下物距相同这个条件,用作图法确定出三种情况下,一倍焦距及两倍焦距的位置,可直观判断出:fC >fA>fB
方法提示
【例题4】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两侧,如果它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则可能有几种原因?
【解析】在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不会成实像;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在1倍焦距处时,成像在无穷远处;当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在1倍焦距外,但接近1倍焦距时,虽然成像,但像的位置离凸透镜很远,光具座的长度可能达不到,另外,因为光具座为一直线状,且光屏不可能太大,所以若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将会或上或下离开光屏的位置,综上所述,主要原因有三个:(1)由于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