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2章国际商事合同法
1 合同法概述
1 .1 合同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民法通则》第58条:
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法》第2条:
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各国对合同的定义不同,但意思一致是构成合同的要素
合同又称契约
各国对合同的定义
德国民法典: 法律行为
法国法: “合意”——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数
人承担给付某物、作或不作事义务的一种
“合意”
大陆法
英美法
合同=许诺
(允诺)
许诺≠合同
美国《合同法重述》:合同是一个或一系列许诺,对违反这种许诺法律给予救济或者法律以某种方式承认履行这种许诺乃是一项义务
法律上认为有约束力的,可强制执行的
两个或以上行为主体
合同是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双方的意思一致
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某种民事法律效果,包括设立、变更、终止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合同须是合法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
1、口头形式(谈判、电话),简单的经济往来
2、书面合同(1)、合同书
(2)、电报、电传,录像(能证明合同主要
条款达成协议的其他凭证)
大陆法系:体现在成文法;
如德国、日本、法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它们的合同法都是包含在民法典或债务法典中的。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理论将合同作为“债”的原因之一,把有关合同的法律规范与产生债的其他原因如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等法律规范并列在一起,作为民法的一编,称为债务关系法或债编。
英美法系:主要是判例法,而不是成文法。
虽然英美等国也制定了一些有关某种具体合同的成文法,如英国1893年《货物买卖法》,美国1952年《美国统一商法典》等,但它们只是对货物买卖合同及其他一些有关商事交易合同做了具体规定,至于合同法的许多基本原则,如合同成立的各项规则等,仍须按照判例法所确定的规则来处理。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示范法)
2 合同的成立
要约(offer)
(要约=发盘)
定义:是一方向另一方提出的,愿意按一定的条件同对方订立合同,并含有一旦要约被对方承诺时即对提出要约的一方产生约束力的一种意思表示。
要约人——offeror 受要约人——offeree
要约的目的:要约人要与受要约人按所提的条件订立合同,因此不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再明确也不能称之为要约。
要约的特点:要约一经受要约人的承诺,合同即告成立,不用再征求要约人的同意或确认。
要约引诱: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建议,通过各种方式诱导或邀请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
要约与要约引诱的区别:
要约一经承诺要约人就受约束,合同成立。
要约引诱即使对方完全同意或接受,条件的发出人仍不受约束,合同仍不成立,除非发出人承诺)
商品标价陈列?广告?
要约有效的条件
《公约》第十四条(1)款规定
(1)表明意思
一项有效的要约必须明确地表明要约人的意思
要同受要约人订立合同
订立合同的条件
明示或暗示只要接受条件,合同即告成立愿受其约束
明示或暗示同意接受法律的强制执行
(2) 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肯定
即包括即将签订的合同的主要条件,一旦受要约人表示承诺,就是以成立一项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的合同。
商业买卖中有效要约的内容:名称、价格、数量、交货付款时间
《美国统一商法典》只要当事人之间却有订立合同的意思,并有合理的依据给与相应的补救则合同仍可成立,在货物买卖合同中只要能确定货物和数量
(3)要约必须送达特定的受要约人才能生效
《公约》15条:要约于送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更宽松